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武則天的故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武則天的故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05K 次
武則天的故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武則天的故事,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范冰冰和張豐毅主演的2015版《武媚娘傳奇》在湖南衛視熱播着,讓我們又再一次認識了這位千古女皇。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武則天,名武?,山西文水縣人。“則天”,是她的尊號。古時候,女孩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傳。她入宮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給她取名叫武媚。當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這個字是武則天新造的。讀音和意義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詡非常英明,雙眼像太陽一樣照耀太空。武則天一生,始終處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之中。在她勢掌朝政期間,能注意選拔人才,重視農業生產,曾經做過一些有益於歷史發展的事;但是她寵信酷吏,結黨營私,也幹過許多不利於人民的事。下面整理一下武則天的故事,看看武媚娘如何從一個宮女華麗轉身變成一代女皇的。武家女入宮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原來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爲幫助唐高祖李淵奪取天下有功,曾做過工部尚書、荊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歲那年,妻子楊氏生了第二個女兒,這就是後來的武則天。過了十二年,武士?得病去世了。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長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於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裏。有一天,唐太宗派傳旨宦官飛馬來到武家,當衆宣讀詔書:封武則天爲才人(宮中嬪妃的一種,是最低的一級),命她即刻進宮。楊氏聽完詔書,又驚又慌,心想:皇帝妻妾衆多,除正妻皇后以外,還有妃、嬪、婕妤、美人等級別,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寵愛,就要在深宮內院熬一輩子。想到這裏,她禁不住抱住女兒失聲痛哭道:“兒啊,想不到你父親去世不久,家裏就飛來橫禍。你要是進了宮去,只怕我們母女再也沒有見面的日子啦!”十四歲的武則天卻很平靜,反而笑着勸慰母親說:“母親不必過分悲傷。依女兒看來,這不一定是件壞事呢。”“什麼?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楊氏聽說,驚愕地瞪着淚眼問道。“女兒此番進宮,只要事事察顏觀色,處處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歡心。到那時候,不但女兒享不盡榮華富貴,還能光耀門庭,給母親臉上爭光呢!”武則天一字一句地回答,顯得很自信。楊氏這才明白,自己的女兒是把進宮看成進身的階梯。想到女兒自小聰明過人,八面玲瓏,說不定真會得到皇上的寵愛。楊氏這纔不再哭了。隔了兩天,武則天拜別了母親,高高興興地進了宮。唐太宗召見她以後,發現這位武家女不僅長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問她幾句話,還言辭委婉,對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興,當即就賜給她一個名字叫“武媚”。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歲,但是他很快就喜歡上這個聰明能幹的小姑娘了。武媚與太子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長子李治爲太子,定下了皇位繼承人。這時候,武媚已經是快二十歲的少女了。進宮以後,她學了不少文學和歷史知識,唐太宗對她分外寵幸,就是在臥病期間,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太子李治早就聽說武媚的名聲,常常以探望父親爲理由,進宮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親病牀邊問候病情的時候,又偷偷向武媚擠眉弄眼。武媚依舊裝正經,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後,她故意對貼身的宮女說道:“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國事再忙,總忘不了每天要來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傳給他,真是好眼力。”誰知貼身宮女聽了以後,竟“撲哧”一笑說:“虧得娘娘還是個聰明人兒,難道您還沒有識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進宮,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親近是真。”武媚聽說,急忙喝住那宮女,心裏卻樂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來是活不長了,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將來就有機會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後休想有出頭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裝正經,反而和他暗中眉來眼去,兩個人很快好起來了。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當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當時的規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嬪妃就不能留在宮中了。武媚因沒有生過孩子,按宮規被送到感業寺當了尼姑。王皇后的如意算盤唐高宗即位以後,對他的王皇后並不喜歡,卻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對此十分苦惱。有一次,王皇后已經兩天沒見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來,探聽高宗的行蹤。那個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講出實情。王皇后故意雙眼圓睜,厲聲問道:“怎麼,當了一名內待宦官,就連皇后也不放在眼裏啦!今天不講實話,你休想活着出去!”“小人實在不知道啊!”“胡說!來人吶!”“娘娘息怒,容小人講來。”“快講,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腦袋!”“是!”內侍宦官應了一聲,就一五一十地說道:“這幾天皇上心緒煩悶,和大臣們議定朝政後,總要到感業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後纔回宮安寢。”王皇后聽後又驚又喜。驚的是唐高宗竟不顧倫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個對付蕭淑妃的法子。於是,她就主動向唐高宗建議,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宮來。唐高宗聽了,自然樂得心花怒放。他不僅親自去把比自己大四歲的武媚接進了宮,還把她封爲“昭儀”。王皇后把武昭儀接回宮來,是爲了奪取皇上對蕭淑妃的寵幸,出出自己胸中的悶氣。誰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黴了。武昭儀弄權武昭儀剛回到皇宮的時候,對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順,很快取得了這兩位主子的歡心。唐高宗有了武昭儀,果然把蕭淑妃冷落在一邊。王皇后見報復成功,起初心裏很高興,可是又一想,自己並沒有獲得皇上的寵幸,就又對武昭儀嫉妒起來。她想法離間高宗和武昭儀的關係。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心計多端的武昭儀給察覺了。於是,武昭儀決定耍弄權術,除掉王皇后。她先是對周圍宮女、宦官非常關心,得到什麼賞賜都要分給衆人一些。這樣,王皇后和蕭淑妃有什麼活動,有人就會及時向她報告,她再到皇帝那兒去告狀。漸漸地,唐高宗對王皇后和蕭淑妃越來越不喜歡。後來,武昭儀生了個女孩兒,高宗非常疼愛。一天,武昭儀不在,王皇后來看了看女孩兒就走了。武昭儀回來後,知道王皇后來過,就心生一計。她狠狠心,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掐死了,然後又在聞訊趕來的唐高宗面前哭訴道:“女兒剛纔還好端端的,我一轉身她就斷了氣,準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請皇上作主查明兇手!”高宗生氣地對宮女喝問道:“武娘娘離開的那會兒,誰到這裏來了?”“啓奏萬歲,皇后娘娘獨自來過這裏。”宮女們齊聲回答。“還有誰來過?”“沒有了。”“難道皇后會……”“啊!準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儀趁機大哭起來,“她見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終於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請皇上明斷是非。”高宗雖然火冒三丈,因爲拿不到確鑿證據,一時很難處置王皇后,卻產生了廢掉王皇后的念頭。這樣的事一多,唐高宗終於下決心廢掉了王皇后,立武昭儀爲皇后。武皇后聽政唐高宗本來身體就不好,後來又得了風眩病,頭暈眼花,看不清東西。他就經常把朝中大事,交給武皇后替他處理。武皇后趁機重用支持過自己的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把他們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來,然後,唆使他們捏造罪名,先後害死反對自己的褚遂良、長孫無忌等老臣。於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邊的越來越多,政權實際上已經落入她的手中。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來,武皇后的勢力太大,對自己不利。他又背地裏把宰相上官儀召到宮中,商議廢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當年的王皇后了,她的親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她的耳朵裏。武皇后先發制人,跑來質問唐高宗。唐高宗驚慌萬狀,把責任一古腦兒推到宰相上官儀身上。可憐上官儀被殺掉了,還株連了不少人。打這以後,連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簾子後面,什麼大主意都是皇后拿。說起武皇后執掌大權,雖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辦法,辦了一些好事。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幾條治理天下的建議。她說:“現在各地大興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費很多的民力,應該少辦這種事,讓百姓們有時間去種好地,養好蠶,多打糧食多織布,國家才富強。”“行啊!”唐高宗一口答應。“還有,現在不管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作坊,盡做那些奢侈的東西,有什麼大用處呢?應該下令,不得再做這些。”唐高宗邊聽邊點頭,說:“我看你經常穿着舊裙子,就是爲了讓大家都崇尚節儉吧?”“是的。”“這很好。”“還有,我主張對百姓要講好的道德,不要動不動就動刀動槍,武力壓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好,就照皇后說的辦。”後來,武皇后提出的幾條都實行了。各地都鼓勵農民開荒種地,軍隊也種糧屯田。還興辦了許多水利工程。幾十年裏,農業生產一直很穩定。女皇登基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誰來當皇帝呢?這隻有武皇后說了纔算。原來的太子是皇后的親生兒子李弘,因爲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兒子李賢接着做了太子,也不聽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廢了,後來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兒子李顯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則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剛當了兩個月,因爲惹惱了母親,也被拉下馬。四兒子李旦接着當皇帝,是唐睿宗。實際上,誰當皇帝,都得聽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裏。武太后雖然大權在握,可她不滿足。她想當女皇帝,成爲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於是,她對自己的祖宗一一進行追封,建了廟宇,爲她當皇帝創造條件。哪些大臣們敢反對,她就把他們降職。有個被降職的大臣叫徐敬業,對武太后的行爲非常不滿,就發動了一場武裝叛亂,召集了十幾萬人馬,向朝廷進攻,要求武太后把權力交還給皇帝。一個叫駱賓王的著名詩人也參加了這場叛亂,還寫了一篇文章,把武則天狠狠罵了一通,號召朝廷文官武將起來反對她。武太后看了這篇罵她的文章,一點也不生氣,還笑了笑說:“這文章寫得不錯呀,就是有許多內容不是真的。可惜寫文章這個人,當宰相的爲什麼白白放過,沒有重用他呢?”她沒有驚慌,沉着地調兵遣將,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亂鎮壓下去了。別處幾次叛亂也都讓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軍隊,說明當時她的政權是鞏固的,也說明人民反對動亂。武太后把反對她的人鎮壓下去以後,就放心大膽地要當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國號改爲周,自稱聖神皇帝,成爲我國曆史上少有的一個封建女皇帝。當時,她已經是66歲的老人了。後來,她就被尊稱爲則天皇帝。告密之風武則天當了皇帝,知道那些貴族不會打心底裏擁護自己,就想了很多辦法對付這些人。有一個辦法就是鼓勵告密。誰有什麼對她不滿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來告密的,由官家供給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屬實,可以當官;不實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種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見皇帝告發別人。這一來,到京城告密的人,越來越多。武則天靠這一手雖然得到了不少情報,可也給一些壞人鑽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動用酷刑對付被告發的人。說起那些刑法,讓人難以忍受。有時候把犯人的手腳捆在一根橫木上來回轉,叫“鳳凰曬翅”;有時候讓犯人雙手捧着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壘放磚,叫“仙人獻果”……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無罪的人。有個“請君入甕”的成語,就是說的武則天時候的事。一個叫周興的酷吏,害了許多人,後來有人告發他謀反,武則天就讓另一個酷吏來俊臣去審問他。酷吏審問酷吏,結果怎樣呢?來俊臣找到周興,問他:“犯人不招供,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周興說:“這容易。我的辦法是,準備一口大甕,用木炭在外面加熱,把犯人放進甕裏,誰還敢不招認呢?”“好,好極了!”來俊臣誇獎着,立刻讓人擡來一口大甕,又對周興說,“現在有人告發你謀反,我奉旨審問你,請你鑽到甕裏去吧!”周興聽後,嚇得抖索起來,連忙說:“我招,我招!”武則天重用周興、來俊臣這樣的人,使得大臣們整天戰戰兢兢,彼此見了面,都不敢多說話,生怕說錯了被人聽去向女皇告密。心胸寬廣的女皇武則天對反對自己的人堅決鎮壓,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在武則天那時候,有了很大發展。武則天通過各種考試選拔人才,她自己還親自考察學生,挑選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這樣,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武則天對他們很信任。他們的話,只要對的她都能聽,並不計較態度好壞。有個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傑,武則天讓他當了宰相。有一次,武則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錢不夠,怎麼辦呢?她就準備讓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個銅錢,作爲捐款。狄仁傑知道以後,勸女皇說:“現在有的佛寺,蓋得比宮殿還要華麗。和尚尼姑們都經常勒索百姓,比官府還厲害。很多百姓幹了一年還吃不飽,索性不幹活了,都去當和尚尼姑,到有的吃。這樣,幹活的人越來越少,白吃飯的和尚尼姑越來越多,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哇?您一向主張愛護百姓,建佛的事,就不應該做了。”武則天聽了,很受感動,說:“你說得對,我怎麼能不聽呢?建佛的事,就停下來吧!”有一年三月,天氣轉暖了。可過了幾天,又下了一場大雪。有個官員認爲這是瑞雪兆豐年,帶領百官向武則天慶賀,說了好些吉祥話,武則天也很高興。可其中有個叫王求禮的官不但不參加慶賀,還在一邊冷笑。武則天很奇怪,就問:“你這是怎麼啦?”“啓奏陛下,”王求禮說,“現在已經是春天了,萬物正在發芽生長,忽然下雪使天氣變冷,這是災害,哪裏是什麼祥兆呢?陛下萬不可聽那些奉承話。”武則天聽了,想了想,點了點頭,說:“還是你說得對,這場雪下得不是時候,不應該慶賀,倒應該感到不安呢!”這樣的事,還有不少。武則天能聽取規勸,是她受到大臣們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作爲一位女皇能夠連續執政幾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則天時期,政局穩定,人口增加,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被迫讓位公元704年,武則天,得了重病。這時候,大權掌握在她的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倆手裏。他倆日夜守候在女皇身邊,不許別人進見,連太子也不行。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張易之和張昌宗,就想乘武則天病重,發動政變,除掉“二張”,恢復唐朝。那天,大臣張柬之帶着武士護擁着太子,來到武則天住的長生殿門外。“二張”聽外面人聲嘈雜,連忙出來看,見來了這麼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剛要逃跑,張柬之一揮手,武士們上前把他們殺了,又闖進了長生殿。武則天見來了這麼多殺氣騰騰的文官武將,大吃一驚,問:“你們要幹什麼?”大臣們七嘴八舌地說:“張易之和張昌宗乾的壞事太多,我們已經把他倆殺死了!”“陛下年邁有病,應該趕快讓位給太子!”“是啊,如今人心向着大唐,陛下不要固執了!”武則天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後,她只得答應傳位給太子李顯。李顯即位,恢復了唐的國號,他就是唐中宗。雖然唐中宗對武則天還算尊重,可武則天連病帶傷心,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久,這位曾經威風了幾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歲。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佞佛者。從她稱帝到下臺,前後總共四十五年。

下面再來看看武則天與佛教的佛緣一、 利用佛徒造僞經武則天在高宗生前和她稱帝以前,基本上維繫着道先佛後和後來的道東佛西平起平坐局面。但在她稱帝前夕的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情況大有變化。這年七月,有沙門十人僞撰《大雲經》,上表武則天,盛言神皇受命之事。於是,武則天下令天下令天下各州各置大雲寺一所,總度僧人千人。九月九日,革唐命,改國號爲周。這次炮製僞經的僧懷義和法朗等人,並封爲縣公,都賜紫袈裟銀龜袋。二、 利用道教製圖讖武則天爲篡位製造輿論的過程中,除利用佛教一切手段外,對道教的圖讖瑞異也極力利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說從洛水中得到一塊瑞石,獻給武則天。石上刻有文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接着名其石爲“寶圖”,賜百官宴爾,並給予重賞,特授唐同泰爲遊擊將軍。五月下制,將拜洛受“圖”。於是,先在南郊告祈昊天上帝,繼而令天下各州都督,刺史並諸親,在拜洛之前十天集中到神都洛陽。武則天在拜洛受圖這一天,加尊號爲“聖母神皇”;改“寶圖”爲“天授聖圖”;洛水爲永昌,寶圖出處爲“聖圖泉”,泉側置永昌縣。再加上嵩山北接洛水,便改嵩山爲神嶽,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天中王。十二月,武則天親拜洛受圖,特築高壇於洛水之北、中橋之左。皇太子皆從,文武百官,蠻夷酋長,各依方位而立。珍禽異獸,並列於壇前。禮畢,即日還宮。神都父老勒碑於拜洛壇前,號稱爲“天授聖圖之表”。“天授應圖,中嶽靈瑞”是道教典籍《三天內解經》中的提法。三 、利用道教上尊號武則天爲革唐命,也效法初唐三帝崇奉老君的舉動,上“玄元皇帝”之母尊號爲“先天太后”,還下詔說明用意。先天太后與玄元皇帝同廟奉祀,及至革命,即取消“玄元皇帝”稱號,改稱老君,到中宗復辟,才恢復原號。武則天之所以奉先天太后,是要排斥李唐的“玄元皇帝”,來樹立自己的“太后”地位。武則天藉助道教凌駕李唐王朝,其政治用心可見。武則天登基前,佛徒薜懷義僞造《大雲經》和《大雲經疏》的“千秋不移宗”語,就是利用和改造後的道教圖讖。據記載,北魏嵩山道士寇謙之,曾刻石爲記,藏於山洞。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洛州郜城縣民採藥於嵩山,得到寇氏刻石,獻給朝廷,高宗下詔藏石於內府。石刻銘文甚多,其中有“止戈龍”、“李代代,不移宗”語。“止戈龍”,止戈爲武,是說的武氏臨朝,“李代代不移宗”,是說中宗中興事。武則天爲自己上臺造輿論,便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向僧徒們展示,僧徒們便依此加以修改,“千秋不移宗”就是修改“李代代,不移宗”而成的。佛教向來不製作讖語,這顯然是吸取道教符讖,以補佛教不足。四 、利用道教行道贖罪武則天自太宗時入宮以後,她知道李唐王朝和道教的關係,至關重要。所以,儘管她極力崇佛,但同時不斷拉攏利誘和利用道教。大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二月十日,金臺觀主,中嶽先生馬元貞等奉聖神皇帝敕,緣大周革命,往五嶽四瀆投龍作功德,元貞於此東嶽行道章醮投龍作功德一十二日夜,又奉敕敬造石牌元始天尊像一鋪並二真人夾侍,永此岱嶽觀中供養。大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東明觀三洞道士孫文雋天冊金輪聖神皇帝敕將侍者詣此嶽觀,祈請行道事畢,敬造石天尊像一軀並二真人夾侍,庶茲景福,永奉?躬,聊記其年,因傳不朽。大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臘月二日,大弘道觀主桓道彥,弟子晁自揣,奉敕於此東嶽,設金?寶齋、河圖大醮,七日行道兩度投龍,遂感慶雲,三見用齋醮物,奉爲天冊金輪聖神皇帝,敬造等身老君像一軀並二真人夾侍。大周久視二年(公元701年),神都青元觀主麻慈力親承聖旨,納賚龍壁,御詞,繒帛及香等物,詣此觀中齋醮,功畢,伏願我皇萬福,室業恆隆,敬勒昌齡冀同,礪而無朽。大周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道士金臺觀主趙敬同等奉十一月七日敕,於此泰山岱嶽觀靈壇,脩金?寶齋三日三夜,又於觀側靈壇之所,設五嶽一百二十盤醮禮,金龍玉壁並投山中。又敬造東方玉寶皇上天尊一鋪並二真人,仙童、玉女等夾侍。大周長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八日,敕使內供奉、襄州神武縣雲表觀主周玄度等奉三月二十九日敕令,自於名山大川投龍璧,修無上高元,金玄玉清,九轉金房度命齋三日三夜行道,陳設醮禮。十月十五日,大弘道觀威儀師邢虛應等奉敕於東嶽建金?大齋,四十九日行道,設醮,表奏,投龍,薦璧,以本命鎮彩物奉爲皇帝敬造石玉寶皇上天尊一鋪,十事及壁畫天尊一鋪二十二事,敬書本際經一部。大周聖歷三年(公元700年),道士胡超奉命在嵩山投金簡一通。這通金簡於80年代在嵩山發現,長36.3釐米,重225克,雙鉤鐫刻:“上言大周國主武?好樂真道,長生神先,謹詣中嶽嵩山 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五 、利用道教術長生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武則天幸嵩山 ,過緱氏,謁昇仙太子廟。昇仙太子即周靈王太晉。相傳他昇仙後,桓良在嵩山遇見了他,他說:“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這一天王子晉果然乘着一隻白鶴駐足緱山頂,舉手謝家人而去,後人因而立祠,武則天改爲“昇仙太子廟”。武則天在拜謁昇仙太子王子晉塑像後,感戀不己,並親制《昇仙太子碑並序》長文,署名爲“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御製御書”。碑連額高一丈七尺四寸,三十三行,每行六十六字,行書。在這兩千多字的碑文中,洋洋灑灑,氣勢豪爽,暢敘對道教神仙的嚮往,對昇仙太子的追慕。其廟早己毀沒,而碑孤然獨存。武則天爲何對昇仙太子情有獨鍾?這有一段來歷。武則天稱帝后,她急不可奈地挑選了年青?美、身強力壯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爲面首(男寵),晝夜陪侍。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爲了討好姑母,硬說張昌宗爲王子晉後身,並且寫詩來歌頌,武則天十分高興。自此以後,張昌宗在宮中以仙人王子晉打扮,披羽衣,吹簫騎木鶴,奏樂於庭。武則天追慕王子晉,還希望自己也能夠象仙人一樣長生久視,爲此,她稱帝后,還造了不少奇字,以千千萬萬爲年,永生久王爲證,長生王爲聖等,正因爲她迷信神仙長生,對煉丹服藥很感興趣。她利用道士胡超爲其煉丹。男寵張氏兄弟也爲其煉丹。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太平公主薦昌宗入侍禁中,不久,昌宗告訴武則天說:“臣兄易之器用過臣,兼工合煉”。於是,即令召見則天甚悅。後來,二張除“善冶煉藥石”外,驕橫恣肆,奸贓狼藉。長安末年(公元704年),朝臣奏“昌宗贓四百萬,當免官”,但有人復奏“昌宗往因合煉神丹,聖躬服之有效,此實莫大之功。”武則天很高興,昌宗便又復職。唐代皇帝多因服丹藥而死,只有武則天例外,服藥而享年八十一歲。六 、改抑道崇佛爲道佛齊重天授年(公元691年)四月,武則天下令:“釋教開革命之階,升於道教之上。”此令一下,僧懷義、恃寵作威,到弘道觀強逼觀主侯敬忠爲僧,侯一連四年怏怏不得其志。武則天不但廢除了老子的玄元皇帝稱號,還罷除了貢舉人習《老子》的規定,因此,曾一度出現道士叛道歸僧現象。如東都大恆觀主杜?,叛道爲僧,住授記寺,並殺回馬槍,著書立說,大反道教。如此以來,堅定立場的道徒勞,極力反對武則天的“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的命令,便加劇了二教矛盾,互相誹謗。武則天耳聞目睹,緊接着便又下了一道《禁僧道毀謗制》,進而又規定:“老釋既自元同,道佛亦合齊重”就這樣,以折中辦法,用政策條文定了下來,算是解決了道佛矛盾。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東都福先寺僧惠澄乞表毀《化胡經》。武則天令朝官評議《化胡經》事。多數大臣表示化胡是實,爲經不虛。則天只好敕令“老君化胡,典誥攸著,豈容僧輩,妄請削除,……明知化胡是實,作佛非謬;道能方便設教,佛本因道而生”,徹底否決了毀《化胡經》的建議,平息了反道風波。

推薦閱讀:

《武媚娘傳奇》觀後感,《武媚娘》的勵志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