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吳錦堂的故事,民國時期實業界的十大巨頭之一

吳錦堂的故事,民國時期實業界的十大巨頭之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吳錦堂的故事,民國時期實業界的十大巨頭之一

吳錦堂的故事

吳錦堂,(1855-1926)浙江慈溪人。1885年赴日經商,在祈望開設怡生商號,並在上海開設義生洋行,從事中日商品買賣,後又辦水泥製造廠,成爲明治、大正年間日本關西實業界的十大巨頭之一。曾捐款興修家鄉水利,整治水患,使20餘萬畝農田受益。在慈溪創建錦堂學校。1911年參加同盟會。1926年病逝於日本神戶。——《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第882頁

吳錦堂,今慈溪市觀海衛鎮人,原名作鏌,字錦堂,慈溪市觀海衛鎮東山頭蔣家村人。

他獲富東瀛,造福桑梓,儘管逝世已有大半個世紀,但遺澤昭然,許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誦。

1885年,吳錦堂由友人幫助,攜帶1000兩銀子,從上海東渡到日本,在長崎、神戶等地經商。

他把日本的火柴、肥皂、洋傘等販運到中國,又把中國的棉花、蠶絲等販運到日本,從中獲利。後來,他又投資辦企業,經營水泥、紡織品等。

一二十年間,他積資數百萬,成了大阪、神戶地區有名的鉅商。與此同時,他熱愛和關切祖國的桑梓之情,也與日俱增。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我國,京津地區生靈塗炭,長江流域又發生水災,吳錦堂先後兩次捐銀30000兩。

1911年,我國又遭水災。他又捐款38000餘日元,同時,捐給中國紅十字會32000日元。爲此,清政府賜他四品京堂候補銜。

1915年前後,故鄉三北沿海海嘯,糧棉無收,災民載道,餓殍遍野。不少人爲免遭餓死,而成羣結隊地到山南“吃大戶”。

吳錦堂聞訊墊付鉅款,委託上海三北輪船公司老闆虞洽卿,在揚州、安徽一帶購大米。

當時慈北的賑、糶辦法規定:“各鄉按鄉設局,先查戶口,極貧賑濟,次貧平糶。”他先後捐銀38000餘兩,運回大米500萬餘斤。

至今橫河石堰一帶,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初吳錦堂委託虞洽卿用輪船載大米到慈北,輪船到寧波港之後,再用一船紅頭百官航船駁運,從寧波三江口沿姚江,經餘姚、石堰、橫河,順東橫河到鳴鶴、觀海衛一帶。

米船隊到石堰。堰上居民、民工見一船船白米,源源不絕向慈北而去,飢腸轆轆的人們私下議論:“要是這些米能給我們留下一些該有多好!”

可是他們也知道,荒年災月,米珠薪桂,姚北比起慈北,與吳錦堂的關係,畢竟差了一層,這種希望十之八九是不現實的。

恰巧其時堰上有一民工,在東山頭有一親戚,大家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建議他給那親戚說一說,由他親戚出面,給吳錦堂寫一封信,希望也能在橫河、石堰一帶散些米。

信寄出不久,吳錦堂很快回信,慨然應允,他委託慈北賑濟局撥了三百袋(當時每袋三百斤)大米到橫河、石堰。

這些大米,猶如雪中之炭,救民倒懸,百姓無不感激吳錦堂這麼好義的恩情。


推薦閱讀:

化工實業家範旭東的故事:他的工廠三次挽救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