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創業的七個原則(3):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創業的七個原則(3):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創業的七個原則(3):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創業的七個原則(3):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創業的七個原則(3):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生意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就開始人手不足。工作性質不同,需要的能力也不同,這個時候就要把業務劃分成幾個單元,讓大家各自分擔,並用組織的形式來管理。

只是人數一旦變多,就會帶來效率和員工成本的問題。

在公司內部,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兩派觀點,在一個會議上討論了半天,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下次再做決定。議而不決,決而不斷,最大的成果是打發了無聊的時間。

在1960年代,通用汽車的一個董事給德魯克講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就說辦公室裏出現了一條蛇,換了別家,隨便誰去拿個掃把,打死了完事。通用就不同。先設立一個關於蛇的緊急對策委員會,再請來一批有關方面的專家,之後就圍繞着關於蛇的話題,整個公司上上下下討論一年,投票表決。

這不僅是通用,大公司通常都是這種做法,所有人都不願意爲此負責,都推給一種看似科學,看似民主的架構和組織,口口聲聲說解決問題,只不過是解決者的問題。

其實,很多問題,只要改變視角,就會沒完沒了的出現各式各樣的解答,想要探究哪個是正確的,就會無休無止。這時,如果沒人做出有勇氣的決斷,路永遠不會打開。就像通用,工作流程弄得相當完善,把一個規定動作做到非常完美,它可以,但是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裏頭做出迅速判斷,在通用是不可能的。一個決策它是慢慢在那兒談論,五年、十年釀出個陳年老窖,這個時候大家已經喝啤酒了。

開會的目的不是開會,而是得出結論。李彥宏說:“決策是一個先民主後集中的過程。”好的決策應該是是聽多數人的意見,找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

組織變大,分擔變細,各種經費會不斷上升。需要做飯的,需要打掃的,需要理髮的,需要這個需要那個。理髮的人又要更多的飯吃,做飯的人也要更多的人來理髮,滾雪球,整個就越滾越大,就是說你請人來服務,服務的人也需要服務,第三產業就是這麼起來的。

福特、克萊斯勒、通用,美國汽車的這三巨頭現在都萎靡不振,很大的原因是勞務費和組織運營成本,過去是住公寓,吃食堂,坐公交車上班,到如今換成了郊外的別墅、高級晚餐、豪華跑車,不斷升級,所有的這些東西最終都變成負擔,落到企業的肩膀上。所以老福特說:“我明明僱的是兩隻手,怎麼卻來了一個人呢?”

通用不行了,很多方面不是生產上的原因,也不是銷售有問題,而是非生產性的地方,就是說沒有任何賺錢效果的那些東西吃的錢最多。一輛車上承載的勞務費,包括養老金和董事薪酬,平攤下來就佔到接近兩千美元,試想一輛車總共賣多少錢,賣多少輛才能夠把它給消解掉?再說美國人,別的都擅長,就是不擅長節省。看日本的豐田,它之所以厲害,實際上就是成本的控制能力,精進說到底就是瘦身,把不該花的成本剔除掉,豐田的人說我們的錢都是省出來的,是從乾毛巾裏擠出的水。

許多大企業不盈利不是市場和產品不好,而是企業運營成本過高,大型企業該問題尤爲突出,因爲資金充裕。好的企業應該是個精壯的男人,而不是個高大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