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從農村青年到全國勞模,聽聽他的創業故事

從農村青年到全國勞模,聽聽他的創業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中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衆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農村青年到全國勞模,聽聽他的創業故事

  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壯大的歷史。廣大民營企業經營者“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堅守實體經濟,落實高質量發展”,這是習**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的高度肯定,更是對企業家羣體的殷殷期待。

  國有企業中努力奮鬥的農村青年

  我出生於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木肯淖農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既無顯赫的身世,也無傲人的學歷。1986年,我從伊盟財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原棋盤井水泥鍊鐵廠做會計,一年後調入鄂旗工商銀行棋盤井辦事處工作。期間,我考入陝西省財經學院金融專科函授大專班學習,1991年,因爲工作需要,我被調回水泥鍊鐵廠,先後擔任主管會計、財務科長、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1996年4月,公司作爲核心企業組建伊盟建材集團後,我被董事會任命爲水泥鍊鐵廠總經理,1999年7月任精誠集團公司總經理。

  在國企擔任總經理期間,我以創新、務實、高效的管理理念,堅持“三改一加強”,走靠技術改造發展壯大、靠科學管理挖潛提高的企業發展路子,通過技術改造、節能降耗等手段快速壯大公司實力。1996年5月至1999年6月,三年來按照邯鋼模擬市場覈算、實行成本否決的辦法,創造性地開展學邯鋼、抓管理活動,三年中挖潛增效達1500餘萬元。當時,業界興起了“遠學邯鋼,近學水鐵”的做法。1997年,我被評爲首屆鄂爾多斯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

  順勢而爲的創業歷程與艱辛開拓

  2000年,我放棄了無數人豔羨的“鐵飯碗”,伴着改革之風選擇了自己創業,在僅有幾縷沙蔥的荒灘上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2000年4月,我邁出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步。按照伊克昭盟委提出的“二次創業”精神,藉助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良好的政策環境,我成立了鄂托克旗雙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爲棋盤井工業園首批入園企業。當時企業註冊資本300萬元,有2×13500KVA的電石爐兩座及其附屬配套設施,年生產電石5.4萬噸,企業資產總額1674萬元。

  雙欣化工有限公司的創立,既安排了大量的待崗人員,爲當地政府減輕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同時也爲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一年後,我又註冊成立了鄂爾多斯市新華結晶硅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結晶硅和電石,填補了鄂旗電石與結晶硅行業的空白。

  2000年雙欣創業時的第一臺電石爐

  經過幾年的經營,公司的發展逐步走向正規,經濟效益也算可觀,但是,我們也深刻地意識到,僅僅依靠資源初級加工是沒有出路的。如果沒有煤電一體化的發展,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加上技術水平低,更無法使企業的效益最大化。於是,2004年6月,我籌建註冊了鄂爾多斯市正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煤炭開採、銷售,精煤及中煤洗選加工。正豐礦業井田面積4.0633平方公里,開採能力120萬噸/年,煤質以肥煤和焦煤爲主,是本地區優質焦煤採區,洗煤能力360萬噸/年;同年10月,我又出資與鄂爾多斯集團共同建立了鄂爾多斯雙欣電力有限公司,建設的400MW煤矸石發電機組,可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矸石和洗中煤發電,將煤炭資源就近轉換爲電能供給下游用電企業。公司年消耗劣質燃煤200餘萬噸,發電28億度。煤炭、電力行業的涉足已初步爲雙欣集團的產業格局奠定了基礎。

  成長中的自我革新和積極蛻變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2007年11月15日,我正式組建了內蒙古雙欣集團,將原有的單一產品競爭提升爲產業鏈競爭,在企業的結構調整、綜合能力提升、規模經濟的實現以及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資本運營效率的提升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後續的兩年時間,我依託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的園區經濟優勢,先後在園區成立了鄂爾多斯市雙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和內蒙古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內蒙古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全國唯一PVA完整產業鏈企業。

  2009年9月開始啓用的雙欣集團辦公大樓

  值此今日,雙欣集團已從單一的電石產業形成“以煤炭、電力爲基礎,高分子材料、清潔能源一體化爲核心”的產業格局,並打造了國內唯一的以“礦石/煤炭-電力/電石-乙炔/醋酸乙烯(VAC)-聚乙烯醇(PVA)-特種纖維/VAE乳膠粉/PVB等”爲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實現了我國煤炭資源向高端產品PVA、特種纖維等精細化工產業轉化“零”的突破。

  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把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工作作爲最重要的工作來抓。2012年10月,立足公司已經擁有的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投資成立了內蒙古雙欣高分子材料技術研究院,技術研究院現有員工25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15人,具有高級職稱3人,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及其產業鏈相關產品、活性炭、“三廢”綜合處理的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爲PVA、PVA纖維及活性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進行技術引進及產學研合作,爲集團產業鏈提供信息情報等。

  2009年開始建設的雙欣PVA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目前是全國唯一PVA完整產業鏈企業

  經過幾年發展,研究院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二十餘項,申請專利35項,已授權27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30餘篇。2012年由我主導研發的“3萬噸特種纖維產業化項目”產出合格纖維絲,該項目作爲公司自主研發的PVA下游高端產品,被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列爲“重大戰略性新型產業”示範項目,不僅實現了我國在高強高模纖維方面的關鍵技術突破,而且每年可新增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積極擔當與事業同步的社會使命

  2015年,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倍感榮幸,勞動模範這份榮譽不僅僅是對我個人奮鬥歷程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工作的鞭策和期盼。我會倍加珍惜“全國勞動模範”這個稱號,以此來鞭策、激勵自己,以更高的熱情發揮帶動作用,爲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做更大的貢獻。

  吃水不忘打井人。隨着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及集團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我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也越來越強。在我眼中,回報社會是企業始終如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覺得,一個企業,不僅僅是爲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回報社會、奉獻社會。

  近年來,我爲各類社會公益事業捐資已達5000餘萬元。爲響應內蒙古自治區關於東西部盟市對口支援的號召,出資1500萬元支持內蒙古赤峯市翁牛特旗農產品深加工就地轉化項目,出資500多萬元支持**老區發展紅色旅遊事業。經濟要發展,教育要先行。從2002年出資1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開始,我先後出資成立了木肯淖扶貧獎勵助學基金、鄂托克旗教育基金會(基金規模已達到1000萬元)和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用於改善教學環境和家庭困難學生上學。多年來,我累計爲教育事業捐資助學2000多萬元。同時還每年拿出不低於200個工作崗位,用於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共安置就業5985人,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

  在我看來,企業的成長壯大,離不開員工的付出與努力,企業發展既要做到與合作伙伴雙贏,也要與職工成長雙贏。在我心中,回報職工的理念已經深深地紮下了根。公司高度重視員工關係管理。“高薪與才能同等重要”是公司“四個同等重要”的其中之一。雙欣公司的員工收入水平一直處於同行業偏上水平,且職工工資增幅仍然每年保持在10%以上,確保職工報酬隨企業發展“水漲船高”。爲滿足新入職大學生的住房需求,公司在園區配套建設了廉租房和職工家屬區。

  遵章納稅、誠信經營是我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的實踐感悟。企業創立18年來,已累計爲中央和地方政府上繳稅費43.33億元,特別是在2012年以來,即使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公司6年仍然累計繳納稅費33.26億元,有力支持了國家各項建設,帶動了鄂托克旗經濟的發展。

  新時代新徵程新願景

  回首18年艱苦創業歷程中走過的每一步,無不凝聚着每個雙欣人嘔心瀝血、勤勉敬業和奮力開拓的實踐,正是因爲把生命、青春、熱血、行動、理想融入到了企業,才帶領企業在實踐中不斷提升,使企業發展的步子越走越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說18年前的我幸運地遇到“冰河解凍”期,那麼今天的我,則更有機會在大河中行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新的機遇。高質量發展,本質就是創新;企業的發展,核心同樣是創新,兩者不謀而合。如何在企業發展中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新時代都在呼喚我們去探索新的發展路子。也正因此,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社會從未像現在這樣期待我們去探索新的更好的民營企業發展道路。

  回顧40年改革史,民營企業的成功已經成爲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段佳話。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仍然需要我們繼續發揚“敢爲天下先、愛拼纔會贏”的闖勁。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的改革必將書寫新的偉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