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故事:楊貴妃是如何變成小偷的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故事:楊貴妃是如何變成小偷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39K 次

楊貴妃,我國四大美女之一,她有着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下爲您帶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故事:楊貴妃是如何變成小偷的,歡迎瀏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故事:楊貴妃是如何變成小偷的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故事:楊貴妃是如何變成小偷的

楊玉環嫁到李家,無聲地和壽王李勖生活了幾年後,被公公李隆基慧眼識金地納到後宮,由於吃得胖,長得好,她由玉環變成了貴妃。其實,她只是李家棋盤上的一個棋子,婚姻的變遷並非楊貴妃本人的主觀,她本人並沒有什麼錯。受寵後的楊貴妃,也只是陪老公喝喝酒、跳跳舞、洗洗澡、睡睡覺,夫妻關係總體是和諧的,也是沒有什麼風言風語的,這一點,她比熱炒的武則天、太平公主、韋夫人、虢國夫人之流的名聲要清白得多。

然而,也許是因爲太受寵,也許是孃家的“五楊氏”太猖獗,也許是燃起了安史之亂,這讓自唐以來的一些男人對這個女人相當不高興,而反感的表現無外乎拍磚和潑水,有時甚至不乏溫柔的抹黑。據傳楊貴妃先後與安祿山、李白、李成器都有一腿,這三腿中,“貴妃偷笛”則說的是與李成器的一腿。拿女人的腿說事兒,往往都是不靠譜的,楊貴妃與李成器的這一腿,是怎麼炮製出來的呢?

楊貴妃入宮後的日子裏,有兩次因得罪玄宗而被攆出宮門,其中第二次出宮的原因頗有爭議。宋代傳奇小說《楊太真外傳》記載:“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故詩人張祜詩云:梨花靜院無人見,閒把寧王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如此一說,楊貴妃是因爲當了三隻手,偷了大伯子李成器的笛子才被攆回孃家的。這個創意相當有想像力。

《楊太真外傳》提出的“貴妃偷笛”出宮說,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中均以楊貴妃“復忤旨,送歸私第”寥寥數言概括之,字裏行間並沒有說明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玄宗如此惱火。這也說明《外傳》的確有編造之嫌疑。表面看,《外傳》所說偷笛子似乎與插一腿沒什麼關係,多少顯得有些正經,而讀了 《隋唐演義》才讓人明白,楊貴妃偷的其實不是笛子,而是人。

其中有這麼一段:楊妃正吹之間,玄宗適出見之,戲笑道:“汝亦自有玉笛,何不把它拿來吹着。此枝紫玉笛兒是寧王的,他才吹過,口澤尚存,汝何得便吹?”楊聞言,全不在意,慢慢的把玉笛兒放下,說道:“寧王吹過已久,妾即吹之,諒亦不妨;還有人雙足被人勾踹,以致鞋幫脫綻,陛下也置之不問,何獨苛責於妾也?”這時,唐玄宗因楊貴妃酷妒於梅妃,又出言不遜,就讓高力士輕車送她回楊家了。

這裏不難看出,唐玄宗看楊貴妃吹哥哥的笛子,就懷疑老婆與哥哥有地下情了,隨之萌生了醋意。 《隋唐演義》之所以敢這樣寫,很顯然其 作者褚人獲是從《楊太真外傳》中得到某種靈感的,而《楊太真外傳》的作者樂史已有所交待,這事兒不是他編出來的,有故人張祜的詩句爲證。按照樂史的說法,唐代詩人張祜應該是“貴妃偷笛”緋聞的第一炮製者,他把責任一乾二淨地推到了張祜身上。那麼,張祜究竟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呢?

張祜,大約生於785年前後,卒於852年,字承吉,唐詩人,清河東武城(今邢臺清河)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闢諸侯府,爲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享年70歲。這個詩人因爲不會趨炎附勢,一輩子沒有在官場有所作爲,最終作爲一個隱居者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就是這麼一個遠離宮廷的局外人,幾十年後卻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楊貴妃偷笛子的故事,顯然,他的素材來源只有一個,這就是道聽途說或胡亂瞎編。

如果仔細閱讀一下張祜的詩不難發現,他對楊貴妃的抹黑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其中諷刺楊貴妃的詩作《寧哥來》就是一例:“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此詩在說楊貴妃與玄宗之兄寧王李成器有私,當時的`優人黃翻綽悉知內情,故意給楊貴妃開了個玩笑。張祜終身爲布衣,一步沒有踏過宮廷,對楊貴妃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如此繪聲繪色,顯然是用心良苦。

從張祜的詩作看,這個人不但喜歡寫宮廷詩,而且特別喜歡寫“偷”詩。他的《阿鴇湯》中的“月照宮城紅樹芳,綠窗燈影在雕樑。金輿未到長生殿,妃子偷尋阿鴇湯。”他的《耍娘歌》中的“宜春花夜雪千枝,妃子偷行上密隨。便喚耍娘歌一曲,六宮生老是蛾眉。”他的《李謨笛》中的“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這些詩中,詩詩有偷,這些“偷”詩讓人們聯想到,張祜的確是一個捕捉花邊新聞的高手,他甚至比現在的狗仔隊還要高明,因爲狗仔隊畢竟是現場偷拍,多少有點真實性,而張祜則是事過幾十年後才道聽途說地發表了這些花邊新聞。

更加雷人的是他的《邠王小管》一詩,其中寫道:“虢國潛行韓國隨,宜春深院映花枝。金輿遠幸無人見,偷把邠王小管吹。”這裏所描寫的貴妃偷吹的笛子不是寧王李成器的,而是變成了邠王李守禮的。在張祜的偷笛詩中,一會是寧王,一會是邠王,看來,楊貴妃究竟偷了誰的笛子,他自己也搞不清了。這也證實了一句話: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儘早是要露出馬腳的。

值得一提的是,張祜的詩集保留是完整的,而查遍他所有的詩句,就是找不到《楊太真外傳》中引用的“梨花靜院無人見,閒把寧王玉笛吹”一句,這就讓人懷疑,其作者樂史多少有些不厚道,他是在假名張祜的詩,通過東編西湊兩句詩來發泄自己的快感。楊貴妃與大伯哥有染的傳說,樂史是應該負一定責任的。

其實,從李隆基和哥哥李成器的私人關係看,說楊貴妃與李成器有一腿,顯然是與史實不相符的。李隆基能當上太子,是哥哥讓出來的,平時他們的來往是密切的,李成器膽小怕事不敢幹預李隆基的事兒是有史爲證的。就是這麼一個人,再給他一個腎,他敢與皇帝弟弟爭妻嗎?741年11月李成器病逝,享年六十三歲,楊貴妃第二次被攆出宮是在天寶九年(750)正月,其人已死去九年,楊貴妃怎麼會偷一個死人的笛子?況且,如果李成器真與楊貴妃有染,玄宗怎會聽到成器病逝的消息後“號叫失聲”呢?

如此看來,傳說中的“貴妃偷笛”一說,是一羣人摧殘楊貴妃清白的無稽之談,它由唐代狗仔隊的張祜親手炮製、《楊太真外傳》的作者樂史瞎編、《隋唐演義》的作者褚人獲炒作的一個花邊新聞,不足爲信。楊貴妃與李成器之間,根本沒有插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