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通用7篇)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爲,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着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着社會性格的形成。故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通用7篇)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1

阿列克謝耶維奇,她的身份是一名女記者,擅長紀實性文學作品,昨晚她獲得了2015的諾貝爾文學獎。

斯維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父親爲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她在白俄羅斯成長,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其已出版中文譯本的代表作有《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鋅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等。

她的作品中文版責任編輯陳亮說,偉大的紀實文學作品,既比小說更加貼近現實,同時比小說更加荒誕和富於戲劇性。《紐約時報》就曾評論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裏,“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她的作品不是虛構的,卻比虛構的文學更加讓人難以置信。

她80年代曾經來到中國訪問,當時一些刊物上有過報道。著名翻譯家、俄羅斯文學研究學者高莽這樣回憶——

89年初冬,阿列克謝耶維奇隨蘇聯作家代表團來中國訪問。11月6日,外國文學研究所的蘇俄文學研咳嗽庇氪磽偶嗣嬀翹齏蠹姨傅煤芩奼悖芴鉤稀0⒘鋅誦灰嬉倫牌郵擔⑿圖虻ィ婕章源撬跡幸凰疑難劬ΑK不扒欏⑽戎兀揮謝齙拇竊澹裁揮瀉姥宰秤錚烤浠俺隹謔保坪醵莢謁鬧械嗔抗

她講述了自己在大學新聞系畢業之後怎樣當了記者,怎樣認識了白俄羅斯著名作家阿達莫維奇怎樣以他爲師,後來又怎樣從媒體進入文學界。她還講了寫作《戰爭中沒有女性》的過程。她說她用四年的時間,跑了兩百多個城鎮與農村,採訪了數百名參加過衛國戰爭的婦女,筆錄了與她們的談話。戰爭以蘇聯人民的勝利結束,同時也使很多婦女改變了自己的天性,從此變得嚴峻與冷酷。

她的話當時給高莽印象最深的是,她講述自己怎麼孜孜不倦地追求“書寫真實”,還有她關於“紀實文學”的想法。她贈給高莽一本白俄羅斯出版社出版的《戰爭中沒有女性》原作,書上題了一句話:“紀念我們在偉大的中國土地上的會晤。”

來自襄陽的80後青年作家蔣方舟,對《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一書感受深刻,她說:“重新讀一遍《切爾諾貝利的回憶》。當巨大的建築倒下,看到的是一個個人。消防員的遺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點點變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體,連死後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親把六歲的女兒裝進小小的棺材裏……作者花了三年去收集和保存災難親歷者的情感,因爲‘人腦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傳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2

一位人稱“鐵娘子”的女性經濟風雲人物。她是現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女企業家”、“全球商界女強人50強、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視舉行的第十四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董明珠榮獲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

提起董明珠,競爭對手們是這樣形容她的:“董姐走過的路;都長不出草來。”,可見這位鐵娘子的厲害之處。而格力內部的員工這樣評價自己的女上司“說話鏗鏘有力,做事雷厲風行,即便不化妝,她也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許多。”媒體們則說“這個女子,雖然36歲前的人生平淡無奇,但36歲後的她,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走出了一條別人無法複製的路。”

爲什麼說董明珠的創業故事很勵志,因爲很少有人像她這樣,36歲再從基層業務員做起,而15年時間,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團CEO。

格力董明珠,職場女性勵志故事,2013年度經濟人物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個年代很多人一樣,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於江蘇南京一個普通人家,1975年參加工作,當時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歲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人會想到,36歲以後的董明珠,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創造了讓人無不佩服的職場傳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辭去工作,南下打工。當時已經36歲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從一名基層業務員做起。不知營銷爲何物的董明珠卻憑藉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爲營銷界茶餘飯後的經典勵志故事。這位女強人的創業傳奇就是從這裏開始。靠着勤奮和誠懇,董明珠不斷創造着格力公司的銷售神話,她的個人銷售額,曾經飆升至3650萬元。

二、雷厲風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爲格力的銷售經理,下屬們是這樣看當時的這位女上司:一個從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爲對的。

董明珠上任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隆冬時分積壓了19000套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臺降價300元賣出了事。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積壓空調分攤給每個經銷商。銷售員沒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而且燒個沒完。

生活細節上,這位鐵娘子還做了這樣一個規定“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當所有人以爲這也就說說而已的時候,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鐘,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說,只要違犯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個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大經銷商,來格力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沒有理他,反而狠狠反擊:把他開除出格力經銷網。所有人都在爲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個位子還沒有坐穩的銷售經理,一天之內,竟毫不猶豫地扔掉1.5億元的年銷售額。董明珠的回答很簡單:只要違犯原則,天王老子也給我下馬。

女強人的鐵腕讓經銷商們不得不服軟。許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銷售商,允許他們跨地區經營,這樣本地小經銷商根本競爭不過,也把市場搞亂了。董明珠這樣一做,小經銷商可以把規模搞大,也就有了奔頭。

三、鐵腕解決欠款問題

拖欠貨款是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讓很多經銷商頭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裏就把全部問題解決了。她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後,先交錢再提貨。

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這下捅了馬蜂窩,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沒有服軟,針鋒相對的說:“那就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全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牆頭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這堵破牆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強硬帶來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l分錢的應收賬款,也沒有l分錢三角債。此後,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劃款,你拿不到一個貨;只要劃款過去,從不拖欠貨的。董姐辦事,服氣,放心!

四、職場女人的勵志奮鬥精神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個鐘頭,據說現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時想問題,一有什麼想法,半夜一兩點,董明珠會跳起來,拿起本子就記下來,甚至半夜打電話給老總。正是她的這種奮鬥精神,許多營銷絕招就是這樣誕生的。

1995年,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據經銷商淡季投入資金數量,給予相應利益返還。這樣把“錢—貨”關係,變成“錢—利”關係,既解決了製造商淡季生產資金短缺,又緩解了旺季供貨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達11億元,爲1996年與春蘭總決戰做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叉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還給經銷商。

1996年,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億元回款。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個品牌只得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批發價低於出廠價,大傷元氣。董明珠規定格力l分錢也不能降。到了8月31號,格力卻宣佈拿出l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樣在空調業最困難的1996年,格力銷售增長17%,第一次超過春蘭。

格力不僅把縮小營銷隊伍省下的錢補給了經銷商,1997年還拿出2.5億元返還經銷商。

董明珠認爲:只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將緊俏空調品種平均分配,避免大經銷商壟斷貨源,擾亂市場,還推出了空調機身份證,使每臺空調在營銷部備案。

一般來說,空調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價格,淡季比旺季低2個萬分點。一般廠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獲得更大利潤。

1998年,董明珠卻突發奇想,在朱總支持下宣佈把淡季延長一個月。4月繼續實行3月淡季價。格力到手的錢不要。等其它廠回過神來,衆多大經銷商已紛紛劃款給格力搶買格力產品,有廠家長嘆:“董明珠也真狠—這麼多年,我們從沒想到過這一招。”

就這樣,15年的時間裏,董明珠從一名基層業務員成長爲格力的總經理,從05年至今,她一直擔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長、總裁職務。自從董明珠出任總經理後,她和董事長朱江洪,創造了我國商界獨一無二的奇蹟。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從1995年至2005年,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2003年以後,銷售額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長,淨利潤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五、給職業女性的建議:

有媒體採訪過董明珠,問她對於職業女性,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董明珠說:女性在職場裏打拼,首先是要會做人,什麼叫做人?就是我要盡職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目標。很多人會說以後要當總經理,那不叫目標,而是一種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標。我在崗位要做得比別人都好,這就是目標。你每一個都做得比別人好,受到別人的尊重,由於尊重,你的職務就會發生變化。不是爲了職業目的去實現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而成功要怎麼理解呢?董明珠從來沒有認爲這個總經理的職務就是成功的象徵,總經理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要履行更多的職責,對她來說這不是一個光環,而是一個負擔。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3

從履歷上看,楊惠妍的個人經歷異常簡單。1981年出生於順德的楊惠妍在老家度過了平靜的童年。她的中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父親創辦的廣東碧桂園學校中度過。

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楊惠妍是一個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她很單純、很普通。”一位碧桂園前工作人員回憶,我認識她時,豆豆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楊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楊氏家族的碧桂園高管都隨其父母喚其乳名。

在外貌上,楊惠妍像她母親,而妹妹楊子瑩則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這樣!”這位曾在楊國強身邊服務7年的碧桂園高層說,平時見到楊惠妍,她的表情總是微笑,但不會與你說太多的話。

在楊惠妍去美國讀書之前,爲了強化她的英語聽說能力,楊國強專門請了一位年紀相仿的外籍女學生與她同吃同住。“楊總對她們的教育和培養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楊國強的一位前助理說。

喜好研讀李嘉誠傳記的楊國強,似乎在培養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誠。當楊惠妍只有十三四歲時,父親就將她們姐妹倆帶到董事會會議列席旁聽。會後,楊國強還會向她們解釋爲什麼他在會議上這樣說話以及如何批評下屬等等。

在這種言傳身教中,楊惠妍或許漸漸明白她將是碧桂園未來的接班人。然而,這並不是這位內向的女孩當初理想的職業。與現在首富身份相去甚遠,楊惠妍曾經在家人面前表示,她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對於管理一個企業,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大型企業,不一定是楊小姐最初的興趣,起碼在去美國之前不是。”上述碧桂園的那位高層說。

倒是妹妹楊子瑩表現得更積極,她曾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過:“以後姐姐要管理公司,我要管理學校!”楊子瑩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2001年秋,碧桂園國際學校畢業的楊惠妍同樣赴該校學習,四年後獲得市場與物流專業學位。

“我聽到她是首富的消息感到很吃驚,她很低調,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裏幾乎沒有人瞭解她。”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楊雪峯說。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的楊惠妍,其個人問題深受網友好奇。據小道消息流傳,楊惠妍去年就已結婚,到底是怎樣幸運的男人娶了我們的年輕才幹的首富,有人更說其夫是哈爾濱人。而e網通視頻網獨家獲得的這一組圖片,則毫無疑問的證實了這位內地女首富的確已經結婚。婚禮照片顯示,這位年輕的女首富身材高挑,氣質頗佳,人前也始終保持微笑。而她的丈夫戴着眼鏡,看上去很斯文。今年(2008)27歲的楊惠妍以財富330億元,排名08胡潤百富榜第三。楊惠妍是2007年的首富,她的財富一年裏縮水近75%,除房地產外,她在能源領域也有投資。

楊惠妍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加入碧桂園擔任採購部經理,如今,作爲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主要負責整體採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並參與制訂發展策略。

事實上,楊惠妍並非外界認爲的僅僅是楊氏家族財富代言人。據碧桂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楊國強去美國治病,碧桂園集團管理團隊就由楊惠妍全面接管。當時只有22歲的楊惠妍加入碧桂園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來自美國的管理團隊,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楊國強時代的原有創業團隊。

接觸過楊惠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評價,楊惠妍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她將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區地塊。現在的碧桂園在前期大量積累的前提下,開始由工廠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一位與碧桂園打過多年交道的房產公司高層表示,碧桂園產品以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看過碧桂園在清遠做的假日半島樓盤後就會發現,這是遠遠迥異於之前人們印象中的碧桂園,“擁有27洞高爾夫的假日半島同樣是上萬畝超級大盤,但在設計水平上已經非常高並極具個性。”

據衆多碧桂園員工介紹,楊國強和楊惠妍都不是願意拋頭露面的人,只有少數高層領導纔有機會見到這位執行董事,一般員工基本無緣認識這位“少東家”。

楊惠妍的丈夫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經人撮合,與楊惠妍喜結連理。2006年底,楊國強爲楊惠妍在碧桂園大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新郎的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幹部,楊老闆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覺得非常滿意”。

碧桂園是由其現主席楊國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的,楊國強出身包工頭,爲人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而碧桂園內部的股東結構屬典型的家族企業,不少大股東跟楊國強有血緣或姻親關係。2006年胡潤百富榜,碧桂園共有十位股東入選,其中6位都是來自順德的楊姓人士。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4

蔡邕是漢末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和畫家。漢靈帝在位時任議郎。董卓專權後,被任命爲左中郎將。蔡邕的獨生女兒蔡文姬,其所做《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爲文學經典,其大名甚至上了古代教育經典文本《三字經》。雖然其父在其16歲時被殺,蔡文姬依然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成爲名傳古今的才女。

蔡邕爲了教育獨生女兒,特意爲女兒撰寫《女訓》。其內容以“梳妝”爲喻,闡述了外表美與心靈美的關係,強調“修心”比“飾面”更重要。

他說:“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修,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入之。鹹知飾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澤發,則思其心之潤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

文章指出了當時女性普遍存在的通病:只注意外表美而不注意心靈美。他說,人的心靈如同人的頭和麪一樣重要。人的臉一天不洗,就會污垢滿面;人的心靈一天不向善,壞的念頭就會乘虛而入。一般人只知道洗臉修面,而不知道培養良好的品德,那真是太糊塗了。人的臉面不修飾,一般人認爲你太醜陋了;人的心靈不向善,有德才的人就認爲你太醜惡了。一般人認爲臉難看尚且罷了,而德才高的人認爲心靈醜陋,那怎麼能容忍得了呢!因此,當照着鏡子修飾你的面孔時,要考慮自己心靈的美好與純潔;當在臉上塗脂時,就要考慮心靈的溫和與善良;當抹粉時,就要考慮心靈的吐故納新;當在頭上擦油時,就要考慮使心靈閃閃發光;當梳頭時,就要考慮心靈的梳理;當整理髮髻時,就要考慮自己思想作風的端正;整理鬢髮時,就要考慮自己心靈的完美。

蔡邕在《女訓》中主要是要求女兒隨時隨地要加強德性修養,在注意外表修養的同時,更要注意加強內心的修養。

毫無疑問,正是父親嚴格的家訓,讓蔡文姬不僅僅成爲東漢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音樂家,也成爲女性個人修養的千年典範。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5

大學的暑假,她和兩個師兄去了敦煌莫高窟。他們每天去洞裏參觀,下午4點景點關閉後,兩個師兄就揹着攝影包出去採風。只有她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當地夏天的白晝極長,晚上10點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時間,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來都遭到師兄反對:“你別胡鬧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沒人告訴她,爲什麼下午不能進沙漠。

一連好幾天,終於抵擋不住沙漠的誘惑,她決定單獨行動。她心想,你們不讓我進沙漠,無非是擔心天黑了,怕我一個人走丟,我纔沒那麼笨呢?她向當地人借了一個手電筒,裝乾電池的,足有半米長,兩頭有帶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彷彿一杆長槍。有了這件超級武器,她頓覺信心倍增。

那天下午,一切準備就緒。她頭戴破草帽,肩上交叉斜挎着手電筒和水壺,胳膊上綁着溼毛巾,還帶了一把短刀和一盒火柴,像個全副武裝的戰士。臨走前,她特意給兩位師兄留了個小紙條:“我去沙漠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帶手電了。”然後,她滿懷信心,頂着烈日獨自出發了。

剛進入沙漠,胳膊上的溼毛巾就“滋滋”地冒白霧,此時氣溫高達40度,但她已被另一番景象吸引。天空是明豔的藍,地上是耀眼的黃,相互交錯輝映,如夢似幻。金燦燦的陽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屬沫,刷刷地拋灑下來,落地成金。一望無垠的沙丘,一塵不染,一腳踩下去,“譁”地溢出一片流沙,然後刻下一個深深的腳印。沙漠如此古老,而自己如此年輕,她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萬丈,感覺是去赴一個千年之約。她絲毫沒有察覺,危險正悄悄襲來!

天快黑了。她突然感覺身上涼颼颼的,環顧四周,天空已變成了一口大鍋,籠罩四野,四面八方的沙丘竟然一模一樣。她本來是順着一條幹涸的河道進來的,此刻別說河道找不着了,就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正遲疑間,她渾身又一陣哆嗦,此時氣溫迅速下降了30多度,一下子從火爐掉進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着牛仔短褲和小背心!

求生的本能,讓她暫時忘掉了恐懼。她再不敢隨意走動,只能等到天亮再說,當務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則會被活活凍死。沙漠裏只有一種蕨類植物駱駝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連挖帶扒,雙手被刺得鮮血淋漓。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駱駝刺,拿出火柴點火,卻怎麼也點不着,火柴只剩下小半盒!這時,她想起身上還有一條毛巾,又把毛巾墊在底下引火,終於點燃了駱駝刺。她手握着短刀,一會兒烤火,一會兒又去挖柴火,絲毫不敢鬆懈。

一直忙到快天亮,兩個師兄順着火光找來,終於發現了她。上來就是一頓臭罵:“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沙漠有狼嗎,你知道沙丘會平移嗎,你知道沙塵暴嗎,你知道沙漠的日溫差有30多度嗎……”她什麼都不知道,聞所未聞,嚇得臉色蒼白,連連搖頭。

“你不是說,你帶了手電嗎,有用嗎?”她猛然想起,手電還背在身上,別說用,連摸都沒摸過。而她當初正是仗着這個手電,纔敢孤身勇闖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緊要關頭,其他東西都起了作用,唯獨手電毫無用處。簡直是個笑話,好在有驚無險。

你不一定能猜到,這個年少莽撞的“傻丫頭”,就是于丹。那天在電視上,聽她講起這段沙漠歷險記,我也忍不住大笑。不過,故事還沒結束。

于丹碩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裏地處偏僻,條件異常艱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喪,委靡不振。

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來信,不見擡頭、落款,只寫了一句話:“我什麼都不怕,我帶手電了!”不用問,信是師兄寫的。直到七年之後,她終於明白,當年那個手電,其實是有用的,它的作用不是用來照明,而是給了自己獨闖沙漠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是啊,我連沙漠都闖過來了,柳村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起來。

否則的話,今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論語》的,恐怕就不是于丹了。

事實上,向前跨出一步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氣。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6

即使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嬰幼兒用品及兒童教育服務的市場依然前景廣闊,堪稱“朝陽行業”。然而,行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如何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找到創業發展的空間?近日,慧寶教育諮詢服務中心負責人、“湘妹子”劉卉介紹了她的心得體會

劉卉原來在湖南一家國企工作,由於工廠效益不佳,2000年她來到廣州,曾進入過廣告、IT、製藥等不同行業,主要從事人力資源培訓工作。2006年小孩出生,爲了照顧孩子,她做起了“全職媽媽”。她經常帶孩子參加早教等各種課程、活動,並且經常鑽研這方面的書籍。在這一過程中,她感受到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都很重視,與孩子有關的行業確實是“朝陽產業”,然而社會提供的服務還不足夠。2009年,孩子3歲可以全託後,劉卉決定在孩子成長教育這方面進行創業。最初她開的是一間母嬰用品店,除了做實體店外,還做網店。經營中,劉卉逐漸發現,母嬰用品既有大的品牌店、超市店中店,又有很多小店。像她這樣的小店,無論資金、實力、團隊等都不可能與大店競爭。

結果,開了一年多,只是和同行打了個平手,這促使劉卉重新思考自己的服務定位。幾經嘗試,她最終確定將主要方向放在益智教材、教具等兒童智力開發服務上。“創業發展的資源,需要靠自己在經營中不斷積累。”劉卉說,轉型從事兒童智力開發,也有個過程。在開始做母嬰用品店時,很多顧客會附帶問有沒有益智玩具,她發現當時母嬰用品店基本沒有這些產品供應。於是,她只是做些單個的益智玩具。後來她又發現,家長對利用玩具開發孩子的智力比較感興趣,但不大會選擇,而且隨着孩子的成長,需要有比較系統的方案。這個時候,她開始逐步引進一些國際化的教材和教具,讓孩子可以參加興趣班、不斷提高級別、參加全國比賽等,孩子的觀察、推理、分類、判斷、空間想象等能力隨之不斷提升。劉卉說,找準方向持之以恆,有時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比如,爲了讓更多的幼兒園認識這些教材教具,她曾不斷到這些機構上門拜訪,慢慢打開了渠道,很多幼兒園負責人主動爲她提供交流機會;通過參加各種相關展會,則可以獲得行業前沿信息,也可瞭解到很多合作機會。現在,劉卉的教育諮詢服務中心已與不少幼兒教育機構合作推廣智力拓展教育。接下來,她希望能做成連鎖,讓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從中獲益。

對於有意創業的年輕人,劉卉的建議是,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物質準備,要作最壞的打算,因爲創業的挑戰是方方面面的。同時,定位要清楚,方向要選對,不能太雜。創業過程中一個人可能會不斷有選擇機會,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勢、能力作選擇。同時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纔會不覺得太累。“家人的支持理解也很重要。”劉卉說,一個女性創業者需要身邊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家庭的支持特別重要。

假如你的公司在一座8層的大廈裏,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地點在哪一層?A、一層或二層 B、三層或四層C、五層或六層 D、七層或八層第一感覺選擇你希望自己工作的樓層,可以寫在文章評論裏,我會第一時間給選擇的親們公佈答案,看看你的創業潛質如何!

成功女強人的勵志故事 篇7

“挫折使我不斷成長,夢想讓我創業信心百倍,只有不斷創業,才能讓我心裏踏實。”——程華英

25年前,揣着50元程華英開始幹起擺地攤賣青菜的生意,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在武漢黃陂城區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還積累了近百萬元積蓄。不過,不甘平庸的她又在不惑之齡,毅然地把身子撲到田埂上創業——這是女強人程華英用25年青春譜寫的農業夢。

迄今,程華英的家庭農場已經擁有固定資產2000餘萬元。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50歲的程華英感慨萬千。

住上了“小洋樓”,擁有百萬積蓄,對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人來說已經很富足。可是忙碌慣了的程華英,壓根兒坐不住,一閒下來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1998年,在一位朋友的影響下,程華英決然地毅然踏上了到農村租一片土地進行創業的“闖”業之旅。

經過多方考察,1998年12月,程華英帶着自己積攢多年的80萬元資金來到武漢生態園北湖旁的六指街大咀村,承租下了200餘畝地,開始了農業開發。

開荒復墾後,千辛萬苦種下了第一批80畝良種西瓜,看着西瓜一天天長大,再苦再累再忙她心裏也偷樂。不過,正值西瓜上市之際天公不作美,連續下了15天的連陰雨,西瓜爛在了地裏,損失近6萬元。

程華英並沒有被打倒,而是重振信心,又購進300棵杉樹、500斤桃樹種子,引進了50畝橘子苗和梨樹苗,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不過,老天並沒有憐憫她。由於氣候、土壤及夏天干旱高溫原因,所種的苗木死了一大半,損失慘重。

程華英並沒有選擇退卻。2000年,她將園區的低窪地改造成5口魚池,又種了80畝花生,嫁接了20萬株油桃。不料,期間黃陂遭遇了百年大旱,大部分嫁接了的桃苗旱死,損失近十萬元。

經過前三次的失敗慘痛教訓,她悟出一個道理,一定要依靠科技力量發展農業種、養殖。2001年,爲了湊足資金東山再起,她毅然把城裏的房子變賣,揣着變賣家產換來的20萬元又一次踏上了生態農莊的道路。

這次,爲了將每一分錢用到實處,她什麼事情都自己動手,先後建成50個竹製大棚,20噸供水水箱及自動噴淋系統。不管颳風下雨,她和丈夫總是駕着拖拉機滿載蔬菜送到城裏批發市場去賣。工夫不負有心人,由於銷售對路,當年獲利20萬元,這次的成功讓她重拾信心。有了資金回籠,2003年投資肉鴨養殖,獲利180萬元。2004年,又擴建雞舍、鴨舍,全年光銷售現貨禽類產品就獲利98萬元……

成功後的程華英又將帶領周邊農民一起致富爲己任。她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採取四提供一回收辦法(提供種苗、飼料、藥品、技術,回收產品),爲農戶免費送樹苗、技術資料,請當地農民至農莊觀摩、學習種養殖技術,累計帶領200餘戶農戶開展種養殖,與區科技、畜牧部門聯合培訓農業種養殖人員累計1000餘人。

如今,公司已發展成爲集養殖、種植、科研、培訓於一體的規範化綜合農業企業。程華英告訴記者,她計劃進一步開展肉禽和水產養殖、林果種植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實習培訓,逐步實現每年培訓1000~1500名農村婦女科技致富帶頭人的目標。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程華英深有感觸地說:“挫折讓我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和創業,才能讓我的創業夢得以實現,能夠帶領農戶一起致富過上好日子,我覺得心裏特別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