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孫臏勵志故事

孫臏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孫臏的勵志故事,歡迎查看!

孫臏勵志故事

孫臏的故事一《求學》

孫臏小時候聰明厚道,再加上學習勤

奮刻苦,老師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

鬼谷子對衆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班,替我驅趕老鼠。”時間一長,徒弟們都開始偷懶,唯有孫臏始終一絲不苟地爲老師值夜。鬼谷子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一天夜裏,又輪到孫臏值班了,鬼谷子將他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武留下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給你了。”於是,孫臏日夜研習,三日之後就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谷子又驚又喜,感嘆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同學們,你們正處於求學的年齡,一定想和他一樣幸運吧。但天才來自勤奮,智慧在於積累,你們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呢?

孫臏的故事二《鬥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龐涓誰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和龐涓說:“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寶座上下來嗎?”

龐涓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魏王說:“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智慧連連稱讚,可龐涓卻更加嫉妒孫臏了。

孫臏的故事三《馬陵大捷》

作戰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舉進攻韓國。韓哀侯異常恐慌,派人星夜求救於齊。於是,齊宣王任命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統兵數萬去救韓國。孫臏決定改變戰術,以計勝之。第二天,他讓軍士把爲10萬人做飯用的鍋竈減爲5萬人的,第三天減爲3萬人的,以此迷惑魏軍。魏軍果然上當,將軍龐涓親率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地沿着齊軍的方向猛追不捨。齊軍在馬陵設伏,果然,魏軍在黃昏時分趕到了馬陵道。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敗。龐涓也死於亂軍之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你知道在這個戰役中,孫臏使用了什麼計策嗎?

著書

孫臏幫助齊國打了很多勝仗,想歸隱山林。齊宣王和田忌苦苦挽留,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宣王只好把石閭之山封給了孫臏。孫臏隱居山中,開始了《孫臏兵法》的寫作。暑往寒來,幾年過去了,一部珍貴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誕生了,但孫臏也因積勞成疾而去世。《孫臏兵法》提出“富國”而“強兵”的國防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孫臏的.故事(詳細版)

孫臏,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們這一系列文章中。他與前面所寫的鬼谷子和孫武都有很深的聯繫,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爲世人所耳熟能詳。

在孫武去世百餘年後,在山東阿鄄之地(陽谷、鄄城),他的一個後世子孫降生了。這孩子名叫孫臏(孫臏到底叫什麼名字,說法很多。有的說他本來就叫孫臏,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後世把他受的刑罰稱爲臏刑。也有人說他原名叫賓或濱,但史書記載不詳。而在民間廟宇裏將他稱爲孫伯靈),他將要繼承祖先的衣鉢,將孫氏兵法發揚光大。孫臏少年時的家境孤苦貧困,唯一擁有的就是自己的才華。他投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嶄露頭角。

孫臏有一個師弟名叫龐涓。能力學識都遠遠不如孫臏。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劍。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寵信。龐涓名成利就後,將孫臏接到了魏國。

剛開始的時候。龐涓也許曾經想過藉助孫臏的才能,讓自己的功名利祿更上層樓。但他很快就對孫臏的本領又忌又恨,既怕他終有一日將奪了自己在魏國的風頭,也怕他去到別國後與自己爲敵。便暗中誣孫臏以罪,對他施行了臏足(剜膝骨)、黥面(臉上刺紋)的酷刑,使他變成了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由於遭到了臏刑,孫臏不得不隱居避世。

就在龐涓對孫臏失去警惕,認爲他已經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爲的時候,齊國的使臣來到了魏國都城大梁。孫臏抓住了這個機會。暗地裏去拜訪齊使。齊使對面前這個刑徒模樣的人刮目相看。冒着危險將他偷偷帶到了齊國。孫臏做了齊國將軍田忌的一個門客。

田忌經常與齊國的諸位公子王孫們射獵賽馬卻屢次落敗。孫臏看到這個情形便對田忌說:“我有辦法讓你獲勝。”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此後。田忌對他更加佩服,將他鄭重推薦給了齊威王。孫臏闡述了自己的兵法見解,得到了齊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師禮。

公元前354年。原來魏國的屬國中山被趙國所佔,魏惠王遂於這一年派龐涓爲大將。率領重兵前去攻打趙國。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很快就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陷入危險的趙國便向齊國求救。於是齊威王便任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去救助趙國。

孫臏說:魏國攻打同爲大國的趙。國內精兵必定盡出。守在魏國境內的軍隊必是老弱之師。我們不如直攻魏國國都大梁,定能輕易攻入城中。這樣一來,原本攻打趙國的魏軍勢必要主動撤退,回師自救,邯鄲之圍就能輕易解除了。田忌依計行事,魏軍果然倉皇返國。齊軍又在魏軍必經的地方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將魏軍打得一敗塗地。

孫臏一戰成名。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之間的第一次較量,以龐涓的潰敗告終。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十來年後,師兄弟間的終極較量終於來到了。

這一年(即公元342),龐涓率大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這一次領兵前來救韓的。仍然是田忌與孫臏。齊軍也仍然是直奔魏國都城大梁而去。孫臏雖然重彈圍魏救趙的老調,龐涓卻也不得不隨之起舞,又匆匆撤離韓國回援大梁。

然而龐涓怎麼也沒料到。在同樣外表的悶葫蘆裏。孫臏這一次裝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藥。

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在魏境內甫與魏軍相遇,就立即後退。魏國的軍隊到了魏國本土。自然勇氣倍增。急迫了好幾天,卻總是追不上。但在齊軍每天的紮營之處,龐涓卻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齊軍每天挖下的飯竈,總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萬人的竈。第二天就減爲五萬人的竈,到第三天只剩了三萬人的竈了。龐涓據此認爲,齊軍畏懼魏軍,逃兵不斷,已經喪失了鬥志。實力不足掛齒了。於是龐涓留下人數衆多的步兵與軍需物資,只率少量騎兵追擊。

孫臏得到消息,知道龐涓中計,便在馬陵地方的狹道兩邊設下埋伏。弓箭手數以萬計,又將一棵大樹的樹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寫上“暮見火舉而俱發”一行大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囑咐弓箭手們,晚上只要看見火光。就向火光亮處萬箭齊發。

這天晚上,龐涓所率的騎兵隊伍果然來到了馬陵。看到了那棵阻擋道路寫着字跡的大樹。由於天色已黑。龐涓看不清上面寫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就讓人點起火把來看。誰知還沒讀完全句,四周已經箭如雨下,魏軍頓時人呻馬嘶,一片混亂。龐涓明白自己中了孫臏的計。敗局已定,不願再做俘虜遭到羞辱,終於被迫拔劍自刎,留下遺言說:“成全那小子的名聲了!”

齊軍此戰不但盡破魏國精銳,甚至連魏國太子申也成了齊國的俘虜。而孫臏不但爲自己報了仇,也一戰成名。顯揚天下。

遺憾的是,此後孫臏由於身體每況愈下,只能選擇隱退,從此專心著書。撰寫《孫臏兵法》傳世。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被稱爲孫子,著有《孫臏兵法》的孫臏就被稱爲“齊孫子”了。

《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末年失傳,此後一千多年裏,這部令人神往的兵書就成了世間的傳說。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孫臏故里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出現,終於揭開了它神祕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