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把嘲笑當做成功的肥料勵志故事

把嘲笑當做成功的肥料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發佈的一則有關尼埃爾謝赫特曼的公告,震撼和激勵了全球數以萬計的民衆。他曾於1982年發現準晶體,但不幸地被斥“胡言亂語”“僞科學家”,受盡了各種嘲笑和屈辱,最後被迫離開。但他從沒放棄,默默地堅持着,最終成功問鼎201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把嘲笑當做成功的肥料勵志故事

謝赫特曼1941年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一個鄉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七歲時,他到特拉維夫一所學校的化驗室裏打掃衛生,耳濡目染之下,他總是帶着懷疑的目光審視這個世界,一些刁鑽的問題,讓老師也難以接受,於是,罰他跑步,抄作業,打掃教室,便成了家常便飯。

16歲那年,他主動幫老師承擔了一個化學課題,結果在實驗室配試劑的時候發生了爆炸。滾滾濃煙之後,一臉驚慌的謝赫特曼才狼狽地跑了出來,他的雙臂一片殷紅,衣服也變得支離破碎。他在回憶中說:“那次爆炸,就差點要了我的性命,但我不後悔。”

因爲人際關係不好,謝赫特曼在家鄉很不受歡迎,鬱郁不得志,謝赫特曼離開了特拉維夫,來到了以色列工學院就讀,他在離開前發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讓那些嘲笑和鄙視自己的人感到後悔。謝赫特曼說:“當時我揹着一個簡陋的皮包,穿着件打補丁的衣服站在工學院門口,門衛都差點不放我進去,那情景我一直都難以忘記。”

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謝赫特曼努力地學習着,正是這份毅力和執著,年僅31歲的他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並擁有了天才化學家的稱號。

在學校的推薦下,謝赫特曼來到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從18歲開始,他就明白,無論如何,人不能向現實低頭,唯有堅持主見,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1982年,謝赫特曼發現了準晶體,他興致勃勃地向所有人公佈他的發現,卻招來了一片質疑。謝赫特曼回憶說:“當我告訴人們,我發現了準晶體的時候,所有人都嘲笑我。”但謝赫特曼的反駁並沒有任何作用。“我被趕出了自己所在的研究團隊,同事們說我的研究讓他們蒙羞。”謝赫特曼說,“對此,我並不在意,我深信自己是對的,他們是錯的。”

爲了這份堅持,謝赫特曼不得不回到以色列,但照樣受到無數的嘲弄,他始終不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去尋求支持,終於得到一個叫亞瑟的朋友幫助,歷經兩年的時間,纔將論文刊發,但論文隨之被化學界人士說成是一派胡言,一些權威人士還站出來公開質疑,著名化學家、兩屆諾貝爾獎得主鮑林揶揄說:“他是在胡言亂語,沒有什麼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

一些學校的老師甚至以他的這篇論文爲例,教育學生不要不學無術,不要胡思亂想,要尊重“常識”,纔不會鬧笑話。

但他不在乎,而是更專注地研究“準晶體”。他的執著打動了一些科學家,他們開始重新思考他的發現。最終,人們才確認“準晶體”不僅存在,而且是一種硬度高且兼具彈性的材料。

曾經受盡人嘲笑和怒罵的他,如今終於站在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領獎臺上,他的執著、堅強、隱忍和不斷進取之心更強烈地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們,謝赫特曼說,自己不想讓一些所謂“終極真理”誤導了人們,他想告訴人們,自己的主見,如果知道是正確的`,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從謝赫特曼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堅強的人如何克服嘲笑和排擠的勇氣以及面對自我選擇的恆心和毅力。他的故事是如此感人和振奮人心。美國化學協會主席納西傑克遜說:“謝赫特曼的價值,就在於他遵從了自己心靈中最真實的感受,堅信自己的專業水準。在世人皆不認可的情況下,堅守了自己的主見。”美國《時代》週刊也撰文評價說:“這是真正催人勵志的故事,謝赫特曼用他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人一生難免要遭受誤解甚至嘲笑,把嘲笑當壓力,就可能選擇屈服和退讓,把嘲笑當肥料,並堅持到最後,方乃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