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當人們在說“隨便”的時候, 其實一點都不隨便

當人們在說“隨便”的時候, 其實一點都不隨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當人們在說“隨便”的時候, 其實一點都不隨便

當人們在說“隨便”的時候, 其實一點都不隨便

作者:周梵

人們的問題從不在於有自己的需要,而是總是試圖粉飾並掩蓋它。--周梵

我們常常在飯桌上見到這種人,旁人問TA吃什麼,TA會說“隨便,都可以。”

旁邊點菜的友人點點頭說,好,那我們點個水煮魚吧。然後TA說“最好不要點太油的菜,不健康”,友人就說,“哦,那就清蒸魚吧”。TA說“行啊,我都行”。

然後菜上了,吃着吃着TA又會說,“這魚不是很新鮮,上次來吃他們家的魚就不新鮮,應該不點魚的。”

旁邊點菜的人內心強大的,哈哈一笑不以爲意,是的,知道了,下次就不點魚了。

內心沒那麼強大的,又尷尬又憋屈,媽蛋,問你意見你不說,點完了又挑三揀四的!

人們在關係中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常常不願意主動而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總試圖表現的特別識大體,隨和,無慾無求,期待別人猜到你想要什麼,並主動把你想要的給你。

有這種性格特質的人若是做朋友,不近不遠的,實在不爽了還可以躲一躲少見面。

若是這人是身邊至親的人,比如你父母或者你的伴侶,那考驗就來了,如果你自己也有這種特質,先不說別人的感覺,光你自己就能把自己給逼瘋。

一次我的一個朋友Y跟我抱怨:

早年間,她剛工作時,每年她媽媽生日,她都會問媽媽,今年生日你想要什麼?

媽媽就會回答,哎呀,算啦,你們掙錢也不容易,就別花錢給我買禮物了,你們好好的就行了。

後來Y就不問了,自己買,但不管是買的羊絨衫,還是爲父母報的旅行團……無論是便宜的還是貴的,似乎沒一次讓她媽滿意的,不是嫌貴了,就是嫌麻煩,要不就說用不上。

如果真是買了什麼用得上的東西,回頭還要把錢還過去,態度還特別堅決。送了幾次都不歡而散,Y慢慢的就不送禮物了。

前兩天Y和她媽爲了個什麼事兒爭吵起來,老人家看起來是憋了很久了,一肚子委屈,把Y的總總罪行樁樁件件數落一遍。

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從來都不關心她,只知道給自己老公買禮物,給自己孩子買禮物,這麼多年了卻從沒送過自己媽禮物。

還說Y只知道把她當老媽子使,她生Y養Y有什麼用,Y對她來說根本指望不上。

Y跟我吐槽時委屈得不行,說,當初她自己說不要,不喜歡的,現在倒成我的錯了。太不講道理了。

我告訴她:“你所有的憤怒和委屈,是因爲你認爲她是在針對你。你認爲她針對你,是因爲你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力量去理解她內在的心理過程。在你看來,她的表現是不講道理和無理取鬧。明明自己拒絕了你對她的好,但反過頭來又指責你對她不好。這種行爲的心理原因有很多:無價值感、不配得感、自我證明、自我壓抑……總結起來就一條——不配得感。”

面對並承認自己的需要的基礎,是要有強大的自我接納能力的。

因爲你要承認自己是可以“自私”的,對自己“自私”沒有任何的道德評判,當然也包括對別人的“自私”沒有評判。

很多中國人是以自己有需要爲恥的。

從古至今,所有的主流教育都在不遺餘力地扼殺個人需要的合理性。

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一個四歲的孩子把最大的梨讓給其他家人,留給自己最小的。

無論是否出於真實的自願,把這件事作爲典範大肆宣揚都是及其不合適的。

這會讓所有的父母都引導爲以這樣的一個參照標準,來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孩子,這勢必會讓那些希望留下大梨的孩子有沉重的羞恥感。

所以這些孩子人格發展最後只有兩種方向,要麼變得隱忍和壓抑,要麼叛逆和憤怒。

一方面有着出於人性本能的需要,一方面這種需要又被強烈壓制,日後發展出分裂的人格簡直是不可避免的。

這就是爲什麼這個時代糾結的人那麼多,因爲內在永遠有兩股力量在征戰。

記得很多年前看一個訪談節目,嘉賓是周星馳

他回憶小時候的一件事,說那時候家裏很窮,有一次媽媽帶他和其他兄弟姐妹上街,經過路邊一個小攤,幾乎沒擁有什麼玩具的他看到一個小玩意兒,非常非常喜歡,就央求媽媽跟她買,可是媽媽不同意,他繼續央求甚至哭了起來,結果媽媽在大街上把小小的周星馳打了一頓,拖着他離開了那個小攤。

周星馳童年與家人舊照

周星馳在講這段故事的時候,表情非常嚴肅。在故事結束後,他蹙着眉頭看着主持人的眼睛,說,他們不給我買就算了,爲什麼還要打我?

問這個問題時的周星馳已經快五十歲了,即使他已經過了這麼多年,和擁有了巨大的成就,他依然無法釋懷這件事。

當我們不尊重自己的需要時,自然就無法尊重他人的需要。

周星馳父母的反應,是那個時代爲人父母極其常見的反應,而且即使到了現在,這種情況也沒有改善多少。

孩子想去遊樂場,一遍遍地對媽媽表達:“我想去遊樂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