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如果你比你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朋友圈了

如果你比你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朋友圈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49K 次


如果你比你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朋友圈了

如果你比你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朋友圈了

我有個北理工輟學創業,現在已經開第二家公司的朋友曾在認識我的第三天就送給我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比你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朋友圈了。


這讓我想起我很小的時候打乒乓球的往事,那個年代打乒乓球還是我們最經常的娛樂活動。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我們院子裏都是頂級水平,直到有一天一羣在隊裏訓練過的孩子集訓後加入了我們的循環賽,結果我就被這羣高手打的丟盔棄甲。那時候比賽還是21分制的,而我經常一局只能得1——5分,這怎麼受得了?有一次我輸的實在沒臉了,一怒之下把球拍給砸出去,坐在凳上就開始哭。在那個年紀我實在是沒法理解當我不停的輸的時候遊戲有什麼好玩的,即使旁邊一個哥哥告訴我這句話的時候我也沒法懂:老跟比自己弱的對手打有什麼意思,只有跟比自己強的人打纔有意思。


生活中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東西,你在幼時的時候就會聽說,在長達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成長史中被同樣的話語磨出耳繭,甚至用這種說法去多次安慰過別人,但這並不意味着你真正懂這些道理,直到你真正知道這些道理推理的過程或者親身悟出來,它們纔會真正起作用。這也就是爲什麼僅僅被動的接受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因爲你看上去懂了,但實際上並不信服,當下一次同一個困境需要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你還是會陷入迷茫。


在很多人的觀念裏,朋友這個概念應該是和世俗無關的,所以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不應該注意太多客觀要素,不應該弄的好似很物質。再探關於什麼是朋友,朋友能做什麼的理論,大衆心中就更有定理了,什麼朋友應該互相幫助,不離不棄……事實上,我對以上的諸多結論並無任何顛覆之意,也無意將情誼視爲交易,交換基於物質。即使只談交朋友本身,去認識更多強於自己的朋友也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情。在我人生這麼長的一段經歷中,我發現朋友能給予我的最大的一種幫助恰恰與金錢無關,與物質無關,甚至不是某種具體的東西,也不是痛苦之中的陪伴與安慰。他們所能給予的財富中最最珍貴最有力量的,莫過於三個字——可能性。


可能性是這樣一種東西,當它出現在你周圍時,給予你的不再是小問題上的反覆與糾結,徘徊與躊躇,而是一種超越既有的機會,一種扭轉全局的武器。當這一事物存在時,你就會發現平常那些與自己相近的朋友所提供的一切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他們重要,但是並沒有那麼不可或缺。比起這些,超越現實困境的可能性顯得重要的多。


當你確確實實卻認識一個超乎之前想象似乎只存在於傳說中人時,你會獲得很大的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起源於生命本來的好奇和不服輸:什麼,居然真的有人可以這樣,而且這個人就在我的眼前?當一個人以這種姿態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對自我和周遭很多事物的定義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就是你一飛沖天的機遇。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是在某個科目的學習或某項工作的處理或某個技能的掌握中——你苦苦思索,和身邊的人苦苦討論,自己苦苦努力,但你所獲得的成果卻遠不及你有一天遇到的一個人的十分之一。又或者,你乾脆壓根就沒有遇到這個人,以至於你自以爲很厲害,於是就在這樣的自我陶醉中斷送了進一步進取的努力和可能。直到某一天真刀真槍的較量到來的時候,你發現你的成果已經只有一個人的一百分之一、一千分之一……這時候再努力?來不及了。


當你在一件事情上反反覆覆試錯,反反覆覆僥倖,反反覆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以至於不斷的出問題,出差錯,你應該求諸於誰呢。求諸於身邊人嗎?你身邊都是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都是能力與你相近的人,也許他們中間有一部分在一部分技能上略有精進,但這種精進並不足以讓你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一個相對平庸的環境裏,一個錯誤的方法都可能使你排到第一名,但這並不意味着你真正的優秀,就更不要提卓越了。而要讓你徹徹底底的震驚,有了一種完全被顛覆的感覺,則需要你主動去尋找或者有一天被迫遇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強者。他用他超乎想象的技能和知識量讓你發覺,自己之前簡直是多麼的不值一提。


然後呢,你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如果你產生的想法是:哇,他真的好厲害,好出色,但他是天才,他不是我。那你關掉這個頁面吧,很抱歉讓你浪費大約180秒的時間,這篇文章不是爲你寫的。


如果你產生的想法是:哇,他真的好厲害。可是,他爲什麼這麼厲害,我可不可以呢,我要怎麼樣纔可以?那恭喜你,在這種想法上我們是同一類人。


從小到大,我活在對天才的盲目崇拜中,直到我真正的認識天才,並逐漸發現一條可能不是真理但一定有借鑑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恐怕並沒有多少天賦是完完全全天生的——或者說,即使天生的,如果你沒有,那跟你也沒有關係。又或者說,如果你有,而你卻感覺自己不是天才,你實際有的天賦卻沒有被髮揮出來,那麼你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這種可能的天賦給挖掘出來。再或者,即使你真的什麼天賦也沒有,那你也需要思考,自己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在可以趕超的領域做到和天才差不遠的程度。好了,此處話有點多,我知道。


如果天才的天賦並不是完全天賦的,甚至壓根就不是天賦的,那麼他們來源於哪裏?我認爲,恐怕來源於耳濡目染,甚至於——想當然。


就我目前所認識的所有在各行各業卓越的人才來看,他們中沒有一個是像傳說中那樣“天降”而成爲天才的,他們都是因爲耳濡目染成的習慣或者父母想當然下的逼迫中在他們所在的領域花了很長或很大強度的努力纔有了今天的成果。所以,如果你並沒有付出像他們那麼長時間或者那麼大強度的努力,就主觀認定爲他們是“天才”,自己不是“天才”,自己不可能優秀,那理由是從哪裏來的呢?


這就是那些優秀的人給的第一種可能性:首先他們可能不是天降的,其次你也有可能是“天才”,只是你被埋沒了很久。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昭示一點和你相近的人無法昭示出來的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居然可以這樣。


一個比你小兩歲的人已經參與到十幾億資金的投資規劃中?一個比你小三歲家境類似的孩子股票賺的錢抽成好幾百萬?一個和你一樣大的人已經當了某着名雜誌的副總編?或者,來個猥瑣一點的例子,一個又不高又不帥還瘦十公斤的弱不禁風的小子居然閱女無數……(此處不要有掌聲)爲啥?爲啥?爲啥?


想一想,究竟是怎麼回事。你被震驚了,被嚇壞了,被激怒了,被恐嚇了,我明白,我知道,我理解,我正在體驗呢。


怎麼會這樣?爲什麼同樣一個人,居然可以做到這個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