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關於孝的格言 名句

關於孝的格言 名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61K 次

關於孝的格言 名句

寄語:孝,在精神上使父母愉悅開心;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在志向上成爲父母所期望的人。小編爲大家收錄了一些關於孝順的名言,希望大家能及時行孝。

關於孝的格言 名句

1.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子夏   

2. 父母所欲爲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3.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4. 自古忠臣多孝子

5.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6.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着手。——英國

7.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8. 媽媽,我慶幸您是我的媽媽,因爲我從來沒有像您這樣長久的朋友。

9.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0.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元朝學者 郭居敬 《二十四孝》

11. 凡爲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2.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

15. 孝無終始 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16. 不論我現在是怎樣,或希望將來能怎樣,都虧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親。——亞伯拉罕·林肯

17.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8.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19. 母親,我祝福您,因爲您知道怎樣把您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將在人生的戰鬥中獲得勝利。——阿斯杜里亞斯

20. 河裏孩子岸上娘。

21.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2.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3.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24.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爲政第二》。

25.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衆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7.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先秦)《孝經》

28.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9. 母愛勝於萬愛!

關於孝的格言 名句 第2張

30.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31. 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32.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 孟軻

33.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

34. 千經萬典,孝悌爲先。中國古代兒童啓蒙書目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

35. 醜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36.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春秋)《禮記》

37.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爲母埋兒》

38. 孝子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禮記〉

39.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40.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41.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勸孝歌》

42.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

43.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爲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4. 凡爲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 陳宏謀

45.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46.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47. 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 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48. 父母的愛是崇高的愛──只是給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討恩情。

49.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0. 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爲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着,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於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父母眼裏的孩子,但年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裏,我們還能爲他們做些什麼,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