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鳳凰網2018年新年獻詞

鳳凰網2018年新年獻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鳳凰網2018年新年獻詞

鳳凰網2018年新年獻詞

讀懂生活,讀懂民心

文/鳳凰網評論部

萬物生長,世界前行。

揮手作別舊年,敬意獻給生活。

以生活之名,嚮往美好未來。讓生活更美好,是個體的追求,每個個體都渴望更安全,更舒適,更自由。生活是你的目標,生活是你的底線,生活是你不可剝奪的權利。

以生活之名,重新定義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兩種描述之間的差異與距離,是民衆內心深處的焦慮,亦是政府行動的發力點。

以生活之名,鄭重作出承諾。讓生活更美好,是國家的責任,更富強,更民主,更文明,是保障生活的河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2年以來,鳳凰網一直將這句話銘之座右,並呈現於歷年宣傳片。

美好生活,從五年前“奮鬥目標”的承諾,到今天“主要矛盾”寫入政黨章程,既是一脈相承,更是不忘初心。

所謂“塔西陀陷阱”,不外乎官民關係中的人心向背。政治與生活的邊界在合攏,生活是最大的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真正懂生活的執政者,纔是真正的尊重政治。因爲,讀懂生活,才能真正讀懂美好,讀懂人性,讀懂民心。

生活鐫刻於每一座座標。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美好生活”的名義重新詮釋新時代;“一帶一路”高峯論壇,被媒體普遍從生活福利的角度進行盤點和打分;特朗普訪華時,外孫女阿拉貝拉通過視頻的中文秀《我的好媽媽》,讓政治多了一份生活的柔性;而自上而下的扶貧行動,浸入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生活浮現於每一幕場景。共享經濟,像一陣不疾不徐的暖風,撫過2017年,生活中的“最後一公里”,就這樣化解在輕輕地掃一掃之中;特色小鎮,像一陣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城市化進程的一次轉型與迴歸,讓都市中人們有機會告別千城一面;人工智能,則像是一股勁吹勁舞的狂風,亂花漸欲迷人眼。

生活映射於每一幀畫面。《人民的名義》熱播,人們看到了久違的熟悉感,也彷彿和北京街頭的哥侃了一次反腐諜戰大戲;《戰狼2》的火爆,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國民自信與豪邁;《芳華》則打開無數個小窗,在昭示一個時代的鉅變與殘酷中,讓每個親歷者、溫故者都被觸摸,而產生意見截然迥異的感悟。

生活活躍於每一個標籤。雄安新區、首都副中心邁向新的征程,“北京人的新生活”,和“中國相親鄙視鏈”有着異曲同工的相似,你無法理解在日光和夜色中摺疊的城市,也無法理解身邊鄙視鏈條上來來往往的人羣;“我是範雨素”,也自然成了這個時代的底層印記。

生活隱藏於每一則悲劇。生活的隱祕,往往隱藏在新聞中。看到山東“辱母殺人案”,你會爲於歡悲憤;天津“靜海傳銷案”中,你會爲李文星遺憾;四川“格鬥孤兒案”中,你會爲大涼山孤兒的童年糾結牽掛。

京滬“幼兒園虐童案”,讓你猛然發現,原來傷害從無南北之分,東西之別,城鄉之差。一個保姆的縱火,導致一個家庭的破滅;一場意外的大火,引發更多的家庭再次邁向漂泊之路,黯然返鄉。

新聞撥弄着人們心頭的琴絃,時而嘈嘈如急雨,時而切切如私語。讀懂生活,就要讀懂生活的剛需與焦慮,就要讀懂生活的尊嚴與無奈,就要讀懂生活的詩意與缺憾,就要讀懂生活的荊棘與廢墟。

輿論場喧囂依舊,不管多喧囂,都無法還原事實細節與新聞現場。

輿論場詭譎依舊,正因其詭譎,才更呼喚新聞專業主義的迴歸與堅守。

輿論場低俗依舊,“不因其低俗,而放逐對內容價值的信仰,放逐對媒體理想的擁抱,放逐對文明世界的追求”,這是鳳凰網始終如一的堅守與呼喊。假新聞和後真相的共舞,更加反襯媒體專業定位的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可以讓機器代替人寫作,可以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可以成爲人的延伸。

但,人不能像機器一樣思考,不能像機器一樣沒有情感,沒有判斷,沒有價值觀。

生活在這個世界,依然擁有美好記憶。

每時每刻,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笑容與歡歌。香港迴歸二十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重大歷史節點,像鐘聲一樣,敲響着記憶之門。

生活在這個世界,總有悲傷無法告別。

北京大興的意外大火,四川茂縣的山體垮塌,美國曆史上最大槍擊案,英國多次受到恐襲……各種事故更是從來沒有在新聞上消失過。

生活在這個世界,總有現象無法理解。

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先後宣佈退出TPP,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雖轟動一時,然而,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小小漣漪。文明之間不應該修牆,而應該溝通;不應該歧視,而應該包容;不應該逃避國際責任,而應該體現應有擔當。

生活在這個世界,總有問題值得深思。

生活很大,你卻脆弱似蘆葦,一陣雷火,灰飛湮滅。

生活很小,你則倔強如野草,孜孜匍匐,野蠻成長。

富貴貧賤之分,高端低端之別,你不在意這些標籤,只是想生活下去,生得有聲有色,活得有滋有味。

唯有生活,纔是陽光遍地,纔是星辰大海,纔是歲月靜好,纔是命運征程。

唯有生活,才爲民衆所焦慮,焦慮於生活中每一片陰影下的迷茫與苦痛。

唯有生活,才該爲執政者所繫念,觸達人心深處的焦慮,解決社會深層的問題。

讀懂生活,讀懂民心。

讀懂生活,毋忘初心。

來源:鳳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