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順着自己的個性做

順着自己的個性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但作爲一名創業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定位。

順着自己的個性做

  

  陳海是個不折騰會難受的人,從他的職業成長軌跡可以看出,在內心當中,他始終認爲自己最適合碼字掙錢。他去結識更多的媒體人士和商界人士,其實是在給自己找更多的“賣字兒”機會。但他又不願意把自己拴死在某一處,所以才頻繁跳槽,直至自己做老闆才踏實。

  

  個性決定職業,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歡、擅長和有需求的事情時,才最有動力和創造性。現在有一些老師告訴你說,你要去適應企業,做螺絲釘,企業老闆說啥就是啥。很多著名企業對新員工也都有“入模子”培訓。你可以去試一試,看自己到底能否真正接受企業的“模子”,看看自己的個性和企業的規則是否能契合。

  

  有一個職場天條:一定不要去做自己不打算做好的事。不值得做好的事就完全不值得去做。

  

  折騰或許源於自身的個性,但他每一次轉型的成功卻有其必然的因素在裏面。

  

  1、大學裏,陳海的第一次職業角色轉型是從文學青年到記者-這實際上奠定了他後來職業發展的基礎。做文學青年,是靠想像力;做記者,是靠觀察力。陳海的個性當中有擅長和人打交道的成分,當接觸實際生活的記者比憑想像寫小說讓他覺得更容易上手。他喜歡曝光黑幕,敢於打抱不平。他把文學青年的浪漫和激情用到了理性分析和人際突破上,這是他能夠成爲一名好記者的關鍵素質。

  

  2、陳海有些“離經叛道”的舉動,比如毛遂自薦地投稿,隻身跑到北京找工作等。如今,職業環境已經高度市場化了,而我們的大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還屬於非市場行爲。你要適應市場需要,離經叛道纔是正道。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如果你的學校沒有把你當作是商品,沒有意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那麼你恐怕需要“離經叛道”才能脫穎而出。

  

  3、陳海的多次跳槽,其實是他順着自己的個性不斷“試錯”的過程。他從感覺上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並沒有一下子就很明晰,所以要東試試、西試試。當然,頻繁跳槽其實是件很“兇險”的事。如果你打算像陳海這樣最終選擇自己創業,倒也沒關係,跳槽的次數多反而有助於積累人脈和經驗;如果你認定自己還是比較適合打工-標誌是心理上特別希望穩定,那你就要避免這樣做。有人講,一個頻繁跳槽的人是忠於職業而不忠於企業的。這種觀點有些自欺欺人-覺得自己的行爲似乎不妥,要給自己找點藉口。其實每個人都有完全的權力去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原則選擇職業發展路徑,這與“忠誠、背叛”之類的道德理念無關,你不需要用道德標準來束縛自己。

  

  陳海目前所從事的事業未必就是他終生從事的事業,只是因爲傳媒行業正處在高速成長階段,機會多多。陳海已經練就了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擅於整合資源。在傳媒、影視、文化、公關、營銷等方向,他應該都會有很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