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種植創業怎麼才能掙大錢?三個種植致富案例的賺錢之道

種植創業怎麼才能掙大錢?三個種植致富案例的賺錢之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種植創業怎麼才能掙大錢?三個種植致富案例的賺錢之道

種植創業怎麼才能掙大錢?

分享三個種植致富的案例,看看這些種植戶的賺錢之道:

【案例1】:降低成本,管理出效益

人物: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朝陽村種糧大戶盧建文

土地:2600畝

變化:水稻全部由插秧變爲直播,並耗資11萬元平整320畝坡耕地

收益:共計節省成本35萬元左右,大春一季純收入預計超過40萬元

盧建文說,2015年秋季,自家流轉的3200畝土地中有600畝已到期。“以前盲目擴大規模,效益不高。”在他眼裏,田塊裏的潛力還沒完全釋放。

爲儘量釋放田地潛力,2016年大春,他打算在2600畝田裏全部種上水稻。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他不再僱人插秧,而是採取直播的方式,一畝田能省出100元成本,而產量不受影響。

這兩年糧食價格不高,“前年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公斤2.7元,2015年也只有2.74元。”盧建文說,“估計2016年糧價也不會高到哪去,不如壓縮成本,這一項就能省個二十五六萬。”

促使盧建文控制成本的另一個因素是,這兩年種地成本不斷攀升。2013年,當地用工成本是每人每天60元,如今加到80元都不一定能請到人,而且,化肥、種子、農藥、水費等還在不斷上漲。盧建文算過一筆賬,自2013年以來,種植水稻的成本每畝上升了50元。

盧建文的2600畝地,有320畝土地屬於坡耕地。因爲地形的因素,灌溉困難,一般只能種植玉米、紅薯或大豆,與種植水稻相比,每畝產值要少200元以上。更惱人的是,到了收穫季節,每畝地投入的人工成本比如今平整地塊還要多100元。“這樣一算,一畝地少收300元,320畝就是9.6萬元。”

於是,過去這個冬天,盧建文花了11萬元平整了這320畝土地,把水渠修到了田頭,也都種水稻。“就是爲了在自己有限的地裏,掙得到更多的錢。”盧建文計算過,如果一切順利,320畝水稻的收益基本就能收回平整土地的投入,“而總共2600畝地,光大春這一季,純收入估計就能超過40萬元,2015年一年我的純收入總共才42萬元。”

【種植創業點評】:按照企業生產經營的經驗,當產品價格、產量不變的情況下,要增加收益,降低生產成本是唯一途徑。將企業運營的經驗用在農業生產上,道理一樣:管理出效益。

【案例2】:獨闢蹊徑,創新出效益

人物:若爾蓋縣巴西鄉羊俄村萵筍種植大戶羅志明

土地:500畝

變化:更新品種,提前上市,註冊萵筍品牌

收益:每畝多產萵筍250公斤,並且每畝多收入1700元,500畝多收入85萬左右

2016年3月,高原氣溫還不高,羅志明卻早早動手忙着搭建大棚和育苗。他打算在2016年給村民們一個驚喜。

2009年以來,羅志明一直是當地最大的萵筍種植大戶,每畝年產萵筍4500公斤。村民們見效益不錯,紛紛效仿,結果萵筍種植面積從1000畝擴展到6000畝,價格卻從每公斤3.4元降到3元。“整個村子的品種都一樣,收貨的人將價格壓得很低,必須要改變。”趁着春節,羅志明專門拜訪了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帶回適宜高原種植的早熟品種,比以前的品種要早上市一個月。

同時,羅志明還請專家制作了一個無公害萵筍種植方案:全程使用發酵兩到三年的牛糞等農家肥,同時,針對高原病蟲害特點,引入光誘、色誘、性誘“三誘”殺蟲的技術,堅持萵筍生長期間不使用農藥。

羅志明透露,等到2016年第一茬萵筍上市,他就去註冊“高原生態無公害萵筍”品牌。

羅志明已做過實驗證明,如果細緻管理,新品種每畝可增產250公斤。加上上市早,每公斤可賣到3.2元,比一般的收購價格每公斤多出0.2元,“等於一畝地就多收入1700多塊。”

【種植創業點評】:在市場同類產品互相殺價的激烈競爭下,獨闢蹊徑的無公害種植方案,以及即將註冊的品牌,顯然勝出一籌,讓追趕者永遠追趕,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案例3】:轉變觀念,合作出效益

人物:雅安市名山區蒙峯茶葉種植專合社理事長王明清

茶園面積:5100畝

變化:與本土川茶加工企業簽訂收購合同,收購價高出市場的3%

收益:每公斤茶葉比2015年多賣8元,總共增收112萬左右

2010年,合作社剛組建時,雅安市本土的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曾找上門來,希望共建種植基地,但由於農戶們意見不統一,合作告吹。

2014年,合作社5100畝茶園大豐收,採收的春茶超過140噸,但收購企業開出的價格只有每公斤116元。王明清算了筆賬,一畝茶園產量是27.5公斤左右,收入不到3200元,而成本加在一起就將近3000元,“忙一年就賺個一兩百元。”

爲找銷路,王明清去了趟宜賓。他發現,和名山類似,當地茶葉收購商也大部分是省外企業。“貼個標籤就成別人的品牌了,賣價能翻倍。消費者都曉得鐵觀音、大紅袍,咋就不曉得蒙頂山?”王明清覺得,茶葉還是要做出品牌,他想到之前的合作伙伴——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集團。2015年底,雙方再次聯手,協定按高出市場價3%的價格收購合作社產的茶葉。“因爲躍華的生產基地就在四川,運輸費用少,敢比外省企業給得多。”王明清說。

如今,合作社的茶葉已上市,2016年收購價爲每公斤124元,不但比2015年多了8元,而且比其他商戶給出的價格多出了4元。

王明清說,按照2016年茶葉的長勢,每畝有望產春茶27.5公斤,這樣一來,5100畝茶園就能比2015年足足多賣112萬元。

【種植創業點評】:從不合作到合作,提升的是效益,是價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最關鍵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