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張泉靈北大畢業典禮演講:你憑什麼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張泉靈北大畢業典禮演講:你憑什麼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你憑什麼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張泉靈北大畢業典禮演講:你憑什麼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演講時間:2011年7月6日

——央視《東方時空》主持人張泉靈在北京大學2011年畢業典禮上的勵志演講稿

各位尊敬的領導、老師、家長們,還有我的師弟師妹們:

大家上午好!

先說一說今天我站到這裏的一個感受吧。一開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個關於北大、關於你們這四年生活的一個短片,然後我聽到同學們歡呼和起鬨,我內心一喜,我心說,?,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爲同學們儘管在擴招的大背景下,沒有忘了北大人的個性化表達。然後在介紹臺上的諸位老師,介紹到副校長的時候,每一位副校長站起來,居然可以贏得比校長更大的掌聲。然後我突然想,?,這真是我喜歡的北大呀。因爲這說明,即便當到了副校長,他們還是上課的,所以他們擁有各自的擁躉。我後來發現在整個臺上,許院士獲得了最長的、經久不息、發自內心的掌聲,我想這真的是我熱愛的北大。也許再過十年,大家會有和我類似的感受。當許院士贏得那樣的掌聲的時候,我自認是一個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強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熱淚盈眶。因爲再過十年,各位一定能夠體會到你們跟北大之間的感情。從今天開始,也許從四年前你們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開始,是一種血緣的關係。所以在今天,我想對大家說,真的要恭喜你們,因爲今天絕對是你們值得自豪的一天。

各位,此時此刻,你們面對的也是這樣的一個轉折點,要重新,從零開始。其實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爲內心有很多的遺憾。比如我會突然想起來說,圖書館有那麼多書,也許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裏的同學總是會說,我們需要去到外教的家裏組織一次聚會,但最後一直沒有組織好。再比如說的遺憾,我看的北大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因爲你畢業之後會發現,你們一輩子都看不到那麼多、那麼便宜的電影了。

我聽說其實在我之前,前兩年,最受歡迎畢業生校友的代表,到這兒來做演講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俞敏洪,一個是李彥宏。我覺得其實學校經常請這樣的人回來做畢業致辭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爲什麼呢?當然他們很好,他們很好,但是他們會讓你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在畢業之後的幾年,覺得自己很失敗。那今天其實很多的同學畢業之後,不會像他們那樣走上創業的道路,當然我相信,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將來比他們更棒,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數會進入一個自己說了不算的單位,拋開北大兩個字,從零開始,從一個很低的起點,一個很普通的起點開始,積累你的人生和事業。從這個意義上,今天我的出現,就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了。

既然我代表了這種要進入一個什麼都不是的,零的單位開始積累的這樣一種存在,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一些經驗。其實15年前,和大家一樣,拿着畢業證書的時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學的是德國語言文學,那個專業完全不是我自願選擇的,然後我一點都不喜歡德語。然後畢業分配的時候我去了神華集團,一個賣煤的公司,雖然說我是那個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樣發展,我一點都不想去賣煤。

話說回來,雖然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麼,但我很清楚我要什麼。在那個時候,1996年的7月份,其實我內心已經清楚我要什麼很多年了,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個經驗。我在北大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北大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的一個專題片,叫《中華文明之光》,在做嘉賓主持的時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室裏,然後那個燈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閃亮。在那一刻,我對自己說,嘿,這是我想要的。於是知道我要什麼,兩年之後,也恰恰是我畢業那年,我分配到神華公司那一年的暑期裏,突然中央電視臺史無前例地對社會招聘了,於是我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我就去考試了,於是我走上了今天的這條道路。於是我覺得我最應該感謝北大的,不僅僅是課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之外的,那麼多的選修課,讓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標。雖然發生在那一年暑假裏的,中央電視臺的社會招聘空前絕後,但是我還是想說那句已經被人嚼爛了的話,那就是,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準備,其實最根本的一點還在於,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在15年後,要我總結我的成功是從哪裏來的,我覺得這點是最根本的。因爲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誰,和我要什麼。

拿做新聞來說吧,其實做新聞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然後是一個電視人,再然後是纔是一個主持人。這個排位有多重要呢?它會讓你在面臨很多的選擇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條路。比如說在10年前,大多數的主持人是不願意去當現場記者的,因爲這顯得不夠大牌。坐在演播室裏顯得多麼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個普通記者做的事情嗎。但是由於我的內心清楚我首先是一個新聞人,所以在那時,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響力的和明知完全沒有影響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後,大家都發現新聞現場對於一個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積累了比別人多得多的經驗。我之所以能做這樣的選擇,因爲我清楚,我是個新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