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在農村搞電商創業行不行?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如何?

在農村搞電商創業行不行?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如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4K 次


在農村搞電商創業行不行?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如何?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農村電商的熱潮逐漸蔓延開來,而且出現少有的天下共熱現象,即上到總理,下到縣鄉長;大到商界巨頭,小到普通創業青年;外有互聯網企業跨界,內有涉農企業轉型;大家都有參與農村電商的想法,這與過去常講的“上熱下涼”“下涼上熱”“腸梗阻”等現象大不相同。

那麼到了這個份上,農村電商是不是過熱的擔心也就出來了。我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大聲吆喝農村電商的,2014年更是不遺餘力,但2015年也有些擔心了,擔心一些地方太急,不明就裏,倉促上陣,熱心辦不好熱事。恰在此時,李昌平先生爲農村電商潑冷水的文章出現,因爲李昌平先生有着曾向總理上書的人物標記,他的文章迅速得到傳播。

簡單介紹一下李昌平何許人:李昌平,先後就讀於湖北省機電學校,華中農業大學農經學院,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先後四次擔任鄉鎮黨委書記、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2000年3月,致信朱?基總理,反映當地面臨的突出問題。此信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10月,首次公開在國內媒體呼籲:給農民以同等國民待遇;12月當選《南方週末》2000年年度人物。後辭去職務,任《中國改革》、《改革內參》記者、編輯。2002年1月,其專著《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曾先後就職於樂施會、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等,2011年創建中國鄉建院,任院長。

在看到李昌平的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是,農村電商適當提醒提醒是對的,過熱不是好事,過急容易壞事,縣縣都要搞電商平臺,處處建電商園區,確實是有問題的;但看完以後又感覺也不是滋味,對新事物不能一棍子打死,還是要客觀、冷靜、寬容地看,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更不宜王顧左右而言他,把農村電商的討論引入農村內生金融方向。

討論農村電商行不行,我感覺要搞清楚什麼是農村電商,爲什麼要搞農村電商,目前的農村電商發展怎麼樣,研判之後再說話。

1、深化對農村電商的認識, 這是一盤棋

什麼是農村電商?現在相關概念太多,有喊農產品電商的,也有喊縣域電商的,還有叫涉農電商的,還有叫農業電商的,稍微有些亂。而這些農村電商概念的背後,又連一個基本的常識性前提——什麼是電商也沒有搞清楚。

首先,電商的概念很大,廣義的電商可以擴展到任何使用了電子化手段的商務活動;而即使我們今天討論的狹義的電商,也可以將所有基於互聯網發生的商務與服務活動算在內,它不是一種新產業,而是一種新路徑、新方法,就是現在形容的新的“通用電力”,能帶給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如果把電商僅僅理解爲網上買賣,絕對是膚淺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讀懂電商。

其次,農村電商也不單單是工業品下鄉,或者農產品進城,至少包括以下四個部分:一是將農產品運用網上途徑銷售出去的農產品電商,有網上批發和網上零售等形式,而不是簡單的開淘寶;二是在鄉村聚集的以銷售本地特色產品(包括工業品)爲主要業務的鄉村電商,像淘寶村、淘寶鎮現象;三是將電商的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聚集在縣城周邊,形成電商服務業、包裝倉儲物流相關產業和商品配套供應產業協同集羣發展的縣域電商;四是將農民需要的生活服務、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日用品通過電商終端的延伸,實現服務到村的農村電商,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京東現在搞的農村戰略。李克強總理反覆講,電商的問題不簡單。那麼也可以同樣講,農村電商的事不簡單,是一個大系統,應該深刻認識,全面認識。

2、農村電商是順勢而爲,政府逼不出這麼好的勢頭

爲什麼要搞農村電商?有什麼意義,我看至少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個是農民的現實需求。可以說,農村電商是一個民生工程。大家到農村轉一轉,農村人要繳個電話費有多難?要買一點有牌子的產品有多難?把每年“3.15”前後公佈的農村市場上出現的奇葩型假冒僞劣產品看一看,就知道農村電商市場多有大潛力。農村消費市場起不來,有“買不起”的問題,更有“買不到”的問題。現在農村人收入慢慢上來了,客觀上是需要一個消費升級的,電商切入的時機比較好。無論是麥肯錫的專業研究,還是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數據,都給了一個現實的回答,農村電商大有“錢”途。比如黑龍江明水縣這樣一個貧困縣,全縣去年網購超過2億元,大姑娘小媳婦網購十分嫺熟。這也是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敢講“挖掘農村消費市場”的底氣所在。所以,到底是馬雲劉強東他們是傻冒,還是我們的專家太聰明,大家可以思考。

第二個是青年的回鄉創業推動。我們年年喊,年輕人快回農村吧,不然明天誰來種地?可是喊破嗓子也沒有回去幾個。爲什麼?在農村不創造一個年輕人願意幹、收入不錯、還比較體面的營生,哪個願意回去?重新像老一輩農民那樣再去種地,年輕人肯定不幹。但農村電商這個事出來後,年輕人願意回去幹,而且也挺好乾。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賬號、幾千塊錢,也就起步了,創業門檻低,風險小,動動鼠標有收入。各地的淘寶村起來後,年輕人基本都回來了。看一下現在的數據,農村電商的經營主體95%左右是年輕人。有年輕人,就有希望,現在的電商不也是年輕人率先在網上購物推動的嗎?

第三個是農業的轉型要求。我們搞了多年農業,但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破解,那就是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產品市場已經全球化了,而我們的農民還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怎麼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增產不增收的新聞整天報道,滯銷倒掉的悲劇幾乎天天上演。在小生產格局改變不了的情況下,只有以更加精準的信息化、市場化行爲來破解,政府的推動有作用,但根本的力量在市場,電商就代表了市場的新力量。大家看看隴南的電商扶貧試點,貧困地區直接上網找市場,顯然是一個便捷有效的路徑。再看看京東在四川仁壽搞的“枇杷行”活動,確實通過預售化解了一部分銷售的風險,這才僅僅是個小測試。再看看河南的杜千里、四川的趙海伶等青年網商在山區的實踐,電商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賣不動、收入低、就業難的問題都一併解決了。那麼說到這裏,我也順便說一句,我是對李昌平先生講的“數億的高度分散的小農,年復一年的從事無序、惡性競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原因在組織和金融供給無效的推斷無法苟同,中國農民目前的處境只是一個全球化時代小農經濟的一般的無奈的命運,不唯中國,整個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命運都這樣,不從外部的大勢找出路,“躺進小樓成一統”式的農村自救思路註定沒有出路。而中國三農理論研究多年的最大成果是:三農問題本質上是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三農問題的最終化解也要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解決,這就是現在的“四化同步”,下一步的“五化同步”。

第四個是縣域經濟的發展轉型要求。這幾年縣域經濟發展壓力比較大,經濟不景氣,財政支出困難,招商引資的土地與環境約束越來越緊,是需要一些新的發展動力。從成功實踐的縣域來看,電商能夠帶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帶動了配套的生產、加工、儲藏、物流和電商服務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激活了消費,提升了人氣,讓縣域經濟注入新活力。浙江這些年明確提出“電商換市”戰略,一些縣域在電商的發展中確實嚐到了甜頭,有經濟,有民生,有政績,還實現了綠色發展,縣委書記、縣長們何樂而不爲?!

第五個是新常態下的城鄉統籌要求。城鄉統籌推進已經十年了,有成績,也有不足。我看最重要的不足之一就是,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卻在形成。這個影響很嚴重,意味着農民在信息化的進程中又全面落後,當智慧城市、工業4.0撲面而來的時候,農村依然在傳統農業轉型的道路上掙脫。不推進農村的信息化,城鄉的統籌就缺了橋樑,農業的現代化也就少了動力。而推進農村信息化,互聯網+就是一個突破口,電商是重要體現。只有把分散的小農業,通過互聯網+形成一個大數據,充分實現市場對接,讓農民特別是農村的年輕人能在互聯網上掌握髮展的主動,才能從本質上破解小農經濟的種種弊端。

3、農村電商發展纔開始,多看看新事物的閃光點

目前的農村電商發展怎麼樣?我看還是寬容地看,成績還是可喜的,前景依然是良好的。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以青年人爲主體的農村電商創業自發興起。大量回鄉農民工、返鄉大學生和部分大學生村官,開始運用電商這一便捷的平臺,銷售農村土特產品,還有新農人羣體普遍在運用電商載體。根據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數據,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註冊地址在鄉鎮的農村賣家達66萬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阿里零售平臺上的新農人羣體突破100萬人。

二是農村電商要素開始在部分村鎮聚集。出現“淘寶村”“淘寶鎮”這樣的新事物,大量網商聚集在農村,以淘寶爲主要交易平臺,形成電子商務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截止到2014年底,國內已經發現淘寶村211個,涵蓋網店7萬個,直接就業28萬人,並帶來物流快遞、包裝等服務業大量間接就業,形成電商興、百業旺、農村活的喜人景象

三是縣域電商發展風生水起。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縣”榜單表明,“互聯網+”與縣域經濟相融合,擁有巨大的探索空間,縣域電子商務快速、持續發展的過程,吸引了當地大量企業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大規模參與、相互促進,電子商務正逐步與縣域經濟深入融合。比如位居“電商百佳縣”之首的義烏,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153億元,當地網商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通的賬戶總數超過24萬個,遠遠超過實體商鋪的數量。

四是農產品電商深入發展。《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上農產品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37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超過800億元,年均增速112.15%;2014年我國涉農類電商企業達到3.1萬家,其中涉農交易類電商有4000家;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爲75萬個,較2013年增長61%,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五是電商下鄉加速推進。自2014年10月提出“千縣萬村”計劃以來,阿里巴巴農村電商戰略已經在全國鋪開,到2015年3月底,根據媒體披露的數字,“村淘”已進駐全國10多個省區市,覆蓋800多個村,推進速度相當快;京東農村戰略推進同樣神速,到2015年5月已經建成縣級服務中心200個,在1.8萬個鄉村建立了鄉村合作點,開設京東幫700多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規模達到1000家,今年將建成1500家。中國郵政也開始加速農村電商佈局,遂昌趕街模式走出浙江在上千個村複製,村村樂、淘實惠等區域農村電商平臺加速擴展。在一些地方可以看到,在經過初期的嘗試後,農民的網購行爲越來越大膽,由一般的服飾鞋帽、日用商品發展到採購大型家電、傢俱、健身器材等產品。雖然不能說目前電商下鄉取得明顯成效,但至少已經打開農村電商市場的缺口,農民的消費新習慣正在養成,後續的發展值得期待。

顯然,從面上的觀察可以看得出,農村電商方興未艾,成績不宜低估,未來不可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