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茉莉花開影評

茉莉花開影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67K 次

茉莉花開影評(一)

茉莉花開影評

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很難從專業的視角去剖析整部電影的好與壞,只能從我的感觀來談談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茉莉花開》這部電影,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類型。章子怡和陳沖分別在裏面飾演了三個角色,跨度之大,這在其他電影裏面是很難見到的。

從一開始,我只是單純的以爲這部電影只是在寫那個叫“茉”的女子,在成爲明星,過上鮮花與掌聲包圍的浮華生活後,又突然被拋棄,從此過上淒涼悲苦的一生的這樣一個故事。然而,“莉”的出現以及後來“花”的出現,才讓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故事情節性電影,更是一部反映女性生活與時代變遷的電影。

“茉”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女,清新脫俗,渾身充滿着活力以及對世俗的好奇,她來自單親家庭,她的母親一個人支撐着一個照相館,整天過着一成不變的生活。然而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茉”來說,外界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那麼的充滿誘惑。就在這時,她遇上了孟老闆。孟老闆看上了她,邀請她去演戲,並承諾會把她捧紅。她動心了。於是,不顧母親的反對,依然踏上了演藝這條看似一馬平川的路。她也沒有令人失望,一步步的走向了演藝事業的頂峯,隨之而來的是孟老闆瘋狂的追求,他們墜入了愛河,並且有了孩子。然而,變故發生了,孟老闆去到了香港,她被拋棄了。直到最後,她才發現,原來她只是他無數女人當中的一個,當然也不能完全說孟老闆就是無情的,畢竟在他離開香港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茉”的樓下等了一晚上,這也看出孟老闆還是對“茉”有着那麼一點點的癡情,只是浮華淡去,留下的只是“茉”一個人大着肚子,提着箱子,淒涼地回到照相館的那一個蒼白的背影……

“茉”的孩子生下來了,取名叫“莉”,她從來不會去抱孩子一下,每天三分之二的時間就是站在窗口,眼神裏盡含一絲期待,眺望着樓下那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可是,時間逝去了,依然沒有盼到孟老闆的回來。在這個時候,一個理髮師出現了,他是“茉”母親的“相好”,然而這個男人,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竟然開始垂涎“茉”的曼妙身姿和清新脫俗的長相,他開始想方設法的接近“茉”,而“茉”也可能是因爲在對孟老闆迴歸無望之後認了命,竟然接受了理髮師的不懷好意,就在他們準備親熱的時候正好被“茉”的母親撞見,母親失望透頂,對那個男人,也對“茉”,並要求“茉”去向理髮師要回被他騙去的金錶和項鍊,“茉”拒絕了。因爲她認爲那是母親的問題,應該是母親去要。於是,母親在自責、彷徨以及無奈中自殺了。這時的“茉”才清醒過來,自己錯了,那個理髮師更是混蛋,於是她抱着孩子,直接衝到理髮店,扇了那個理髮師兩個耳光,並要回了金錶和項鍊。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舊上海的故事……

“莉”漸漸的長大了,並上了初中,念上了大學。她一心想要離開那個充滿着黑暗和陰冷的家,不顧母親的反對,執意要嫁給憨厚,老實,又陽光帥氣的鄒傑。鄒傑的家庭是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他們都是黨員,對於“莉”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過演員的母親“茉”,他們把她劃到了資產階級。鄒傑充滿信心的要把“莉”身上的那股資產階級氣息去掉,於是兩人發生了爭執,“莉”在一氣之下搬回了家。憨厚的鄒傑心疼妻子,也跟着一起搬到了所謂的“資產階級家庭”。

然而,日子漸漸久了,他們發現,“莉”不能生育,於是他們去領養了一個孩子,取名“花”。隨着“花”的漸漸長大,但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莉”的心裏總是有芥蒂。鄒傑對“花”越好,她就越是懷疑,每天在懷疑與假想中度過,終於,自己的精神開始崩潰,她開始懷疑鄒傑強暴了“花”,這讓生性正直的鄒傑無法接受。於是在走投無路,又失望透頂的情況下,他選擇了臥軌自殺,算是對“莉”的一個交代,也算是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莉”開始清醒的意識到,是自己把鄒傑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於是在爲鄒傑祭奠的某一天,她也踏上了那條鐵軌……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花”跟着外婆順理成章的長大,又順利成章的找了個男朋友小杜。小杜想上大學,於是兩人趕着小杜上大學之前把結婚證領了。小杜大學畢業,要去日本留學,“花”一如反顧的支持他,小杜在日本重新找了個女朋友,要跟“花”離婚,可是這個時候,“花”已經懷了孕,於是,在小杜回來的那一天晚上,“花”準備了一管煤氣罐子,想要與小杜同歸於盡。可是到後來,心又軟了下來。最終,“花”毅然決定跟小杜離婚,並自己生下孩子。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小康生活。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以上海爲故事背景,講的都是大時代裏的小人物,講述了茉、莉、花三代女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裏不同的人生故事。《茉莉花開》有着導演的用苦良心。除了非常精緻和專業化的美、化、服、道、攝等綜合要素,還有着跌宕的人物命運。這些故事和命運的表達是導演精心融入影片的,比如,對女性的思考。這裏面有宿命的東西,但更有積極的一面。通常來講,大部分女性的生活都是依附於某個男性的,沒有自我,沒有陽光,她們一生總是被動者。這種被動有時是愛情造成的,有時與愛情無關。這是一種社會屬性所決定,卻絕非不能改變的,所以,倡導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和提高,選擇掌握自己命運,也許正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從這一方面說,《茉莉花開》又是一部“女性啓示錄”。

而每一個人物的故事都伴隨着中國巨大的時代變遷,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人的性格,更成就不同人物的命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舊上海,是浮華的,也是浮躁的。人們在裏面追逐着名譽與慾望,希望在並不太平的時代得到自己靈魂的滿足。然而,浮華的背後,是落盡了的蒼涼與落寞,沒有了孟老闆的支持,“茉”就像失去了翅膀的小鳥,無助的望着曾經滑翔過的天空,卻再也回不到過去,只能一個人默默地低着頭,舔舐着自己深深的傷口。

同樣,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沒有經濟的繁榮,沒有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一個個裝模作樣的響應着國家的號召,要做一個社會主義的正直的人,要幫助社會主義國家打倒資產階級,不能有私慾,心中只能有國家,在這個枷鎖下,人們的人性得不到足夠的釋放,只能轉換到自己內心深處,自己撫慰自己的憤怒。然而風沙石粒可以堆積成山,憤怒與不滿也能堆積成山,“莉”對生活的不滿就足以反映了這一點,從這個小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狀態,最終“莉”和鄒傑的歸宿也反映着這種狀態最終會改變。

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濟已經開始發展,人們開始爲着小康生活而奮鬥。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有着外飄的思想,幾乎所有大學生的理想都包括出國這一條,而花在這個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代思想卻沒有順應時代,成全了陳世美的跨國姻緣,造就了又一個80後的不幸童年。但最終,她擺脫了“男權社會”中男人對家庭主權的那種束縛,一個人奮鬥着,這又讓我們看到了某種希望,既是女性地位提升的希望,更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希望……

茉、莉、花三個人的命運,雖然貌似孤立,其實爲系統縝密、互有呼應、逐步遞進的完整框架,三個女人代表着廣義的女性人生。從古至今,女性一直處於較低的位置,在“男權社會”中,女性要在社會中奮鬥出自己的一席地位那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這部電影,就是通過不同的時代,反映出了不同女性的一個同樣的命運,也是對女性社會地位的一個警示。

從細部來看,影片使用了許多互爲關聯的道具和橋段。比如老房子,它是家庭的倫理空間,是展示男人女人的關係,以及茉、莉、花命運的平臺。它帶出時代的滄桑—從窗外漂過的歷史,而房子裏則藏着女人們大同小異的命運。當片尾花搬離老房子,也寓示她告別了古老的女性宿命。再比如,民歌《茉莉花》在三個章節中分別出現,前兩次都是不完整的,每當主人公唱到“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的時候就戛然而止,暗示着茉和莉不完整的人生。而到影片結尾,該曲完整出現,寓示花的成熟及其自我的完成。正是這些帶有隱喻和對比意味的道具有目的地反覆使用,使《茉莉花開》成爲一部非現實主義的影片,並具有了諸多可供一再解讀的象徵意蘊。

《茉莉花開》這部電影,沒有太多的驚豔與波瀾起伏,但是卻在平靜的生活中講述着這個社會的發展歷程。陳沖這個戲骨,彌補了章子怡並不太有層次感的表演的缺陷,她收放自如的表演,將三代女性的性格詮釋的淋漓盡致,這讓我想到了在《玉觀音》中的張艾嘉,因爲她,才得以讓范冰冰變成了紅花。


  茉莉花開影評(二)

“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若是你聞了花香濃,不要問花兒是爲誰紅……”看完電影《茉莉花開》,我不禁想起了這首溫柔搖曳《女人花》。

都說紅顏如花,可惜花期易逝。當短暫的繁華香消玉殞,凋落一地的,是女人那些刻骨銘心的愛和恨。

母親,女兒,母親,女兒……生命在延續,命運卻是一次次的輪迴。我在茉莉花開落的輪迴裏看到了夢想、慾望、痛苦、絕望、幻滅,當然,也有許多希望。

茉。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繁華美麗,紙醉金迷,它善於造就茉這樣的如花女子:楚楚動人,美麗妖嬈。涉世未深時,她整日沉迷在絢爛的明星夢裏,直到偶然被發現。拍戲,上畫報,委身於一個上流社會的男人,風光無限;然後懷孕,拒絕流產,最後被拋棄——她的美夢終於碎了。

莉。茉的女兒當然要叫做莉。資產階級出身的她愛上了三代工人家庭的鄒傑,不顧母親的反對與之結合。我們相信他們的愛情曾是真摯,動人,甚至浪漫的。但是茉卻不能生育。在強大的內心壓力下,她終於神經過敏,甚至懷疑丈夫與養女有染。終於逼死丈夫,自己也離家出走,再無音訊。

花。目睹了父親臥軌,母親出走,自小與外婆相依爲命的她卻是個陽光般燦爛的女孩。活潑,聰明,神清氣爽。無奈對愛情苦苦的等候,全心全意的付出換來的卻是一紙離婚協議。她恨那個負心的人,甚至想用煤氣殺死他。但是我們敢肯定她永遠不會消沉,因爲她是花!她是我們的希望。

茉莉花開,三個女人的故事,三代女人的愛情悲劇。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接近女子便覺清爽,而接近男人便覺惡臭。而女人的心,卻常常癡戀某個男子。這種歸依,往往決定着她一生的命運。就像在“茉莉花開”裏,女人們的幸福完全被她心之所繫的男人牽引着,一生的悲劇,還不是註定了的!

茉的命運註定是個悲劇,因爲即使她不生下孩子,再隨孟老闆風光一段時日,當她紅顏衰老,也終將被拋棄。其實,在旅館侍者告訴她上半年在同樣的房間裏住着另一位女演員時,她就應該覺悟了。但她在她的夢裏陷地太深了,或者說,她根本不願意醒過來。以至當她落魄回家竟理直氣壯,一點兒不覺得羞愧。她穿着華麗的旗袍,斜倚着窗子,還在遙望那個夢呢!身處現實的窘境,心卻永遠留在了夢裏,所以一直到死,她還精心保藏着那份畫報

——那個她守候了一生的夢!此時的茉,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悲劇的符號。

茉的痛苦開始於生育,而莉的痛苦卻在於不能生育。在那個年代,女人不能生育被認爲是最大的過錯。婆婆的一句“只會吃,不會養”像一座大山,壓了她十幾年。茉太愛鄒傑,鄒傑也太愛茉了。但在重壓下,茉敏感的神經讓她變得近乎瘋狂地懷疑一切,窺視一些。她的愛變了質,變成了毒藥。而鄒傑太累了,再也無法抵禦,於是他選擇了逃避。他的懦弱使他無法再面對那愛,那毒藥。茉也終於走了,爲自己的悲劇畫上一串省略。

花曾在莉的悲劇裏扮演過角色,那時的她年紀還小。當她長大了,卻也依然會那麼傻的愛,那麼癡地等,豪不理會外婆的告誡和埋怨,而等來的呢,依然是失望和背叛!

然而花是《茉莉花開》裏最終的亮色,也是開地最美的一朵。她並不像茉一樣,被棄後依然苦苦地做夢,也並不像莉般地脆弱和敏感,無休止地折磨自己和愛人。她永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珍愛自己!那即將出生的小生命是她燦爛的希望。臨產期獨自一人,她悉心地照顧自己:胎教,吃補品,甚至一次又一次練習打車去醫院的路線……

然而命運總愛捉弄人,產期在深夜,又下着大雨,悲劇似乎即將上演。但是花給予我們的感動就在於此,她在雨夜產子的堅強,毅力,勇氣和信念,讓所有人爲之動容。真想說一聲:花,好樣的!

幾年後,花帶着孩子去看新房,她的笑容綻放在陽光裏。那麼清純、透明,那麼堅定、充滿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會過地很幸福!

走過茉和莉的悲劇,花重新給了我們希望和力量。雖然她癡心守候的愛情也曾經是個悲劇,但故事的結局是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女人掌握自己命運的曙光!

茉曾完全依賴於一個男人,莉曾想牢牢抓住一個男人,花曾苦苦地癡等一個男人。當女人將生命裏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時,她的幸福就像是枝頭搖搖欲墜的葉子。所以當花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對着背叛者離去的背影輕蔑的笑,她的幸福便不再岌岌可危。

愛情,向來可以使女人喪失理智,女人的悲劇常常開始於此。“茉莉花開”給所有的女人上了一課,原來愛情、夢想,都不可以超載。我們更要感謝花,教給那些“如花”的女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


  茉莉花開影評(三)

這是一部由蘇童的小說《婦女生活》改編的影片,導演將一首女性悲歌用一種悲憫隱忍的鏡頭緩慢流暢地記錄下來。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普通家庭,三代女人對愛情與婚姻的執着與抗爭,在那個繁華褪盡復而依舊的大都市,默默撐起一片天。

表現三個時代卻有着近乎同樣命運的三代人,對於導演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考驗。怎樣才能避免流於俗套,在情節之外發現真與美,導演作了另一番處理,看似重複卻在不經意間演繹出了異樣的情懷。

影片在下搖鏡頭拍攝窗臺以及爬滿白色牆壁的爬山虎中緩慢拉開帷幕。窗臺的茉莉花依舊開得淡雅而繁盛,惹人不勝憐愛。搭在外面晾曬的衣服如茉莉的開落重複着不變的主題,即使窗臺上的面容逐漸變換,清晰,模糊,它們也依舊隨風飄揚。在這個滿蘊着無限情愫的細節裏,三代女性淡淡的哀愁與對生活依舊抱有希望的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置可否,不論是描繪茉,莉還是花,在那個狹小的三十年代的閣樓中,都無法呼吸到屬於她們的空氣,這也昭示着命運的輪迴,甚至已成爲一種悖論。導演在多處敘事中,張馳有力,用富有表現力的鏡頭語言對其進行逐一闡述。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影片中,雨夜似乎成爲推動情節發展的“語言”或者可以稱之爲“道具”。茫茫夜雨中,孟先生在幾許留戀的張望後永遠地走了。他帶走了所有的股金,也帶走了茉的愛情與夢想。在茉撕心裂肺的哭聲中,孩子成了他們愛情的陪葬品。這個雨夜伴着茉傷痛的淚水,沖掉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沖掉了觀衆難以言說的同情與無奈。

莉其實本是可以追求幸福的,單就鄒傑冒雨前來尋找妻子的行爲,足以讓這對夫妻幸福甜蜜得度過年輕的時光。但是單親的家庭環境,婆婆的冷嘲熱諷以及不能生育的殘酷現實讓這位如花的少婦神經錯亂,時常懷疑丈夫與養女有染,最終導致鄒傑臥軌自殺,自己離家尋夫。無情的大雨始終沒有讓浪漫像鐵軌一樣延伸到遙遠到地方,它終究會在某個地方停止。它的終結是一個噩夢的結束也是開始。

劇中最具震撼力也是傾注了導演大量“筆”力的莫屬影片接近尾聲時,花在滂沱大雨中生子的情景。空曠的街道成爲神聖的產房,落寞的雨夜敲打出生命的厚重,單薄的面孔承載了一個偉大母親對生命和愛情的追求。此時,孩子已成爲她對愛情唯一的堅守。一張布,一把刀,一個母親,一個生命的誕生,沒有任何鏡頭的運動,沒有任何聲音的渲染,只有耳旁的雨聲一陣緊似一陣。在這裏,所有的色彩與聲音都爲之退讓。

影片名爲《茉莉花開》,從簡單處講,茉、莉、花是祖、母、女三代偶然中又蘊含着必然的名字。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爲此,導演多次獨具匠心地運用特寫鏡頭對有關茉莉花的事物進行了一番再解讀,增加了影片的表現力與渲染力。花開的理解以及影片結尾都看似花最終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但細細品來,她何不是一種逃避。而逃避的結果會是怎樣,她又能否保證自己的女兒不會走上自己的不歸路?所以,茉莉花是否開,開得怎樣,又是一個未知數。

不管影片對茉莉花開有着怎樣的寓意,它都是較爲成功地體現了茉莉花作爲一種“意象”所傳達的情感與理性思考。不難看出,在影片中多處着墨重色地渲染茉莉花情節,從最初孟先生送於茉的茉莉花香水直至最後從奄奄一息的茉的手中滑落的還剩下半瓶的香水,她對愛情的執着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曾放棄。初戀的痛是刻骨銘心的,初戀的被叛更讓少不更事的茉爲此心痛了一輩子。他的孟先生,小高,〈〈良友〉〉的海報,伴隨着一連串無法挽回的定數終結了美好的夢魘。

長鏡頭的獨特運用構成了影片的一大敘事結構。在母親死後,茉抱着年幼的莉從理髮師的手中搶回了本屬於母親的手錶,然後憤憤地轉身離去。茉抱着莉一直走,長跟後鏡頭定格處只有莉無知茫然的眼神,但觀衆可以感受到的卻是茉柔弱的身軀裏蘊含了辛酸無奈的淚水,她依舊往前走,但路在何方?我們卻不得而知。或許前方的路早已灑滿了淚水,但導演卻不曾用一張特寫的痛苦表情來描述,僅僅一個無聲的鏡頭,足矣。

另外,導演在那棟經歷了無數滄桑歲月與變故的小樓裏,兩次運用長鏡頭俯拍黑暗中長長的樓梯,使樓梯瞬間被壓縮,有種難以呼吸的壓抑,窒息感。而樓梯的上方是苦苦等待的花。她在等戀人的歸來,沒有幸福,包圍她的只是無盡的黑暗與寂寞。影片結尾處,已是爲人母的花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快樂的情景不禁開心地笑了。像一朵經歷了風霜日曬最終盛怒開放的茉莉花,她淡雅的芳香吹散了人們心頭的陰霾……鏡頭定格處,那笑久遠,永恆……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時代一曲悲歌。無論是三十年代那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茉的天真無知,激情四射的紅色年代莉無休止的瘋狂,還是改革開放初那個更加堅強的花,我們應該感到欣喜。畢竟女性在慢慢成長中懂得了更加自強自立。軟弱從來不是女性的代名詞,女性的悲歌也不會永久唱下去。

送一句話給這部影片:茉莉花謝幾度開,初夏深夜傲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