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不管在哪裏生活,都不能委屈自己

作者:假張

1、走不走?留不留?

十月的上半個月我一直待在紐約。這個城市裏仍然有我曾經無比熟悉的一切。

地鐵還是又髒又亂,總在週末莫名其妙地停駛和更改線路,但好處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無論多晚喝得多醉,刷一下卡就能進站,讓人有一種就算天塌下來也能坐着地鐵回家的安心感。

每一條地鐵上的人都氣質分明。紅線1/2/3上的人永遠神采飛揚,驕傲得象是從《紐約客》的封面畫裏走下來。綠線4/5/6上有很多摩根·弗里曼和威爾·史密斯那樣氣質很好的黑人。黃線N/Q從阿斯特里亞帶來一車車的東歐南歐移民然後一頭扎向布魯克林海濱。

小意大利北面的Nolita (North of Little Italy),還有下東城,又新開了許多很潮流的小食肆小酒館,中國人,日本人,白人,黑人,無所事事虛度時光。

42街和百老匯路口的時報廣場,被稱爲世界的十字路口,依然雲集了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即使是半夜也人山人海。

有一天走在阿姆斯特丹大道上,我撞上了一支正在慶祝遊行的隊伍。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但我看到了巴西,玻利維亞,墨西哥等等來自拉丁美洲的旗幟和麪孔。

紐約仍然是這樣一個偉大都市,世界中心的光芒萬丈之外,又接納包容像個村莊。

每一個路口,每一個街角,每一次交談,每一次呼吸, 都讓我再次確認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並非源自距離產生的美感。

紐約沒有改變,變的是我的身份和心境——從前我是市民,一切都是我生活的背景;而現在的我變成了遊客,雖然說“Once a New Yorker, always a New Yorker”,但我已經換上了一顆旅行者的心,眼前展開的一切都變成了風景。

離開居住過的地方後又舊地重遊,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你明明置身在這個城市,但又不再是它的一部分。你明明踩在地上,但又好像是懸在半空。你彷彿獲得了一種抽離,能夠以另一種視角看到以前忽略掉的東西。

帶着這種只屬於外來者的冷靜,我不斷地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我這麼喜歡紐約,爲什麼幾年前還要那麼堅決地辭掉高薪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回到北京?事實上,這幾年有無數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

當初的選擇有很多的原因,但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各種現實的考量,利益的計算。我需要給自己一個更加有說服力的形而上的理由。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只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每一個移居到其他國家、或者其他城市的人,一定都曾經或者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繼續留下來,或者要不要離開。

對於每一個正在做移居的打算、或者動過類似念頭的人,這更是一個最迫切需要找到答案的問題。

因爲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應該選擇在什麼樣的地方生活?

2、疏離感

後來有一天,我去了幾年前住過的一個地方,皇后區的52大道。

那是一片安靜的住宅區,和典型的美國住宅區一樣,沒有任何商店超市,全是民居。工作日下午兩三點鐘,陽光從樹蔭裏照下來灑在路面上,一片寧靜安詳。

那個夏天,皇后區的shopping mall裏天天放着“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我經常在傍晚坐在這個臺階上吹晚風喝啤酒。離世界的中心不過30分鐘的車程,卻安靜得像是世界的盡頭。

那曾經是我關於紐約的無數美好記憶中的一頁。

但是這一次,再次走在這個地方,我卻禁不住地在腦海裏對比起了我在北京住的地方:一個龐大的住宅小區,走幾步就是一個小賣部和小飯館,小區裏是一座座高聳的塔樓,小區外面是車水馬龍的馬路——和眼前的皇后區,是兩個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共性的世界。

路上走過幾個行人,我看了看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對比起了我在北京的小區裏能看到的大爺大媽的樣子。

不一樣的衣着打扮,不一樣的神態表情,一切都是那麼不一樣。

一種奇怪的感覺涌上了我的心頭。我隱隱約約地意識到,皇后區52大道,無論它曾經給我留下多美好的記憶,它都已經淡出了我的生命,它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它,我屬於北京市朝陽區那個亂糟糟的小區。

那之後又有一天,我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逛街,走到川普大廈的時候,正巧一羣川普的支持者在路上集會。他們舉着宣傳牌,拿着喇叭,激動地喊着口號。

我身邊有一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看樣子也是路過的行人,停下腳步和川普粉閒聊。雖然他們極力做出友好的態度,但是看得出來表情是戲謔的,與其說是對話,不如說是在調戲這些川普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