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更腳踏實地大綱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更腳踏實地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1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更腳踏實地

上週,我見了一個我所在行業裏非常厲害的人,她曾經供職於華爲,後來離開職場,至今已經有近10年的獨立諮詢經驗。

在和她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對我來說很棘手的職場問題,於她而言完全不是問題。因爲在她看來,大部分的問題經過抽絲剝繭之後,其實都來自於我們思維上的懶惰和行動上的怠慢。

當我們談到最近行業流行的人工智能的時候,她認爲中國市場上很多講人工智能的人其實吹噓的成分居多,而她從中並沒有獲得更清晰的認知。

因此,她決定親自去深入瞭解和學習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

她是怎麼學的呢?

她首先是去看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後來發現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概率統計學的知識,這部分大學學過的知識現在幾乎忘得差不多了,哪怕是看懂別人的推演證明過程也非常吃力。

當感覺很不順的時候,她就暫停,把大學的統計學課本拿起來重新學習,等相關統計學知識撿起來了之後,又重新回到人工智能的學習。

後來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她又發現其中涉及到很多微積分的知識,這種把事情搞清楚的執拗勁又讓她把大學的微積分課本拿了出來,重新補習了一下數學知識,而且她不只是要求自己看明白,還會去做大量的習題進行演練,以確保自己真的吃透了。

而在吃飯的現場,更讓我震驚的是,她包裏還帶着微積分的習題集,準備在下午閒暇之時可以練練。

我們總以爲厲害的人天生就聰明,拼的是天賦,可如果你真的見識過一個厲害的人,你往往看到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還有跟自己死磕的果敢。

反觀大部分平庸的人,我們不愛爲難自己,總是喜歡選擇走那條最容易走的路。

當要掌握一項技能的時候,你不是一步一步地去學習實踐,而是不停地向周圍的人討要各種學習資料卻遲遲不願行動。

當考慮職業發展的時候,你不是主動地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而是直接去問別人你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

當要做一次重大決策的時候,你不是去深思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是糾結於那些外在顯性的利弊得失。

其實,自以爲聰明的人,永遠在尋找捷徑,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他們總是在下硬功夫,願意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時代不再信奉用心和努力,而是極力地吹捧「選擇大於努力」。

就像奇葩說有一期辯題——“他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話?”

單從這個辯題就可以看出,如今社會的氛圍,讓很多人覺得,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用心努力,那就證明你還不夠聰明,不夠智慧,如果努力了還失敗,那就更是不可原諒讓人羞恥的事情。

努力漸漸成了一個貶義詞,而結果呢,我們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繁多的選擇上而不去行動和試錯,我們想要以成功開始,然後以成功結束,想要中間的過程一筆掠過,所以我們不停地在尋找最好的方法,最快的路徑,最優的決策,卻從未覺察到,所謂的成功也需要時間的沉澱和積累。

某個人也許因爲某一次不經意的選擇,讓他平步青雲,但那只是一時的運氣,而運氣並不是我們能夠把控的,你總不會希望你的每一次選擇都像拋硬幣那樣隨意吧?

有人也許會問,難道選擇不重要嗎?

選擇當然重要,可是隻做選擇而不去努力,那你選擇正確的概率並不會提升。

一個好的人生選擇,背後支撐它的常常不是一時青睞過你的好運氣,而是你過往的學識,經驗,自我認知和能力,它們纔是你做出正確選擇的重要籌碼。

而學識,經驗,自我認知和能力的積累,真正需要的恰恰是我們的用心努力,而不是各種多快好省的捷徑。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因爲你離他們太遠,所以你只看到他們光鮮亮麗,信手拈來的自信和輕鬆,卻從不曾瞭解過他們獨自努力時候的孤獨和艱難

就像那位獨立諮詢人跟我說的那樣,每一個厲害的人背後,都有着大量的積累,一如她爲了深入瞭解AI而大量練習微積分習題。

大部分不想要腳踏實地用心努力的人,大腦裏都潛藏着一種「好逸惡勞」的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反映的就是一種凡事都有捷徑的心態,所以市場也總是有很多迎合他們的產品廣告語,“藥到病除”,“一用就靈”,“10天精通寫作”,“普通人如何月入十萬”等等等等……

如果你真的凡事走捷徑,就會發現,自己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且無法真正靜下心來積累。

這個世界裏能夠快速獲得的東西,一般來說都是廉價的。真正有價值並且稀缺的東西,往往都需要我們去積累,去思考,去感悟。

記得在一部紀錄片裏,採訪的是一名很厲害的工匠,他從事雕刻業已經大半輩子。他說雕刻很簡單,無非就是雕刻的時候要確定好位置,掌握好雕刻的力度和角度。

可是最終到手上的功夫,豈是這句簡單的話就能夠呈現出來的?他的那一身本事,其實都是在千千萬萬個日夜的精進中才得以練就的。

3

之前參加過一個自媒體人的分享會,他說——

”如果你向別人要書單,想要快速地閱讀很多書,這就說明你想要走捷徑,你想要別人給你指明一條路,然後毫不費力地無腦執行就好了。

這其實根本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洞見,不是說你把書讀完了就可以得到,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有思考,有反省,有記錄,有表達,很多東西只有在持續地積累到足夠之後,才能夠產生一種深刻的見解,而這個過程是無法替代的。

你可以學習別人的方法,參考別人的書單,但是不要期待能夠藉此立馬獲得成功。”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走捷徑,因爲他們知道如果選擇了最容易走的路,最終很可能把自己逼到無路可走。

我也曾經是走捷徑的一員,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學習和打磨,我深刻地意識到,每條捷徑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坑在等着你。

就像我想要快速閱讀,可是書的確是讀完了,但我的收穫卻還不如放慢閱讀節奏來得多。

而我總覺得有一些樸素的道理,越早知道越好,越早踐行越好,因爲不管你相不相信,它都穿越古今,一直在那裏,讓懂它的人獲得踐行它的價值。

雖然生活沒有捷徑可走,但那些樸素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不走捷徑也能實現人生的高效。

1. 以最快的方式入門,以最大的耐心行動

這個世界沒有快速成功,但是卻可以快速入門。

就像寫毛筆字這件事情,你要寫得跟大師一樣好,那非常難,但是你可以快速地入門:

知道怎樣握筆

瞭解各種筆畫的結構

如果掌握了這兩個知識,你就已經入門了,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大量臨摹各種字帖,體會不同筆畫的力度和形態,然後不斷修正,試驗,直到你能夠寫出好看的毛筆字。

在行動實踐的過程中,就需要你的耐心和專注,當你越專注,你就能夠越快地度過那個枯燥的積累過程,因爲當你專注的時候,時間也會飛快地流逝。

2、刻意打造「底層能力」

什麼是「底層能力」呢?

底層能力,說白了,就是在哪裏都能夠用得上的能力。

比如,你的邏輯分析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夠讓你在網上買東西的時候甄別真假,也能夠讓你在工作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再比如,學習能力,如果你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那你就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並且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整合,歸納和總結,更新自己的知識框架。

底層能力還包括探索能力,審美能力,概率預測能力等等等等,你完全可以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去打造你的「底層能力圈」。

一旦你有了很強大的底層能力圈,那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往往都會比別人更高效,也更容易達成你的目標。

不要問我這些能力要怎樣去打造,既然我們都是不走捷徑的人,那就需要自己去摸索,去找相關的資料,瞭解不同能力的內涵,找到刻意練習的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努力的人,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而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你其實就是在鍛鍊自己的探索能力。

3、靠近那些真正厲害的人

就像前面說到的,如果你沒有真正地接觸過厲害的人,那你根本就不會知道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也無法瞭解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樣的事情才變得如此厲害。

當你真正地瞭解過你佩服的人,當你真正地看到過他們如何行動,感受過他們如何思考,聽到過他們如何演講,你纔可能在這種耳濡目染的教育中得到提升,獲得自我成長的信心和動力。

這就像是原子中電子的躍遷,它需要去外界吸收能量,如此才能跳出當前的軌道,擺脫引力的束縛,到達一個能量更高的軌道。

而這些我認爲極其樸素的道理或者行事原則,與「走捷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蘊含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積極心態,而不是「好逸惡勞」的思維模式。

4

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最想走捷徑?

往往是在你迷茫,焦慮,找不到出路的時候。

在如今的社會,想要不焦慮?不存在的。

焦慮就是一種常態,我們只能與之握手言和,和諧共處。

生活留給我們的選擇,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把握當下,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好。

除此之外,生活沒有給你任何捷徑。

與其在走捷徑的路上迷失自己,不如學一學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一步一個腳印,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人生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