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影評賞析

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影評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篇一:

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影評賞析

由宋坤儒執導的抗美援朝老兵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已於9月3日在全國上映。9月10日,電影開畫一週,儘管豆瓣評分穩居8.7分,但票房剛剛超過300萬,當天的拍片佔比只有0.5%。

這部電影收錄了26位志願軍老戰士的影像,通過他們的講述,讓觀衆回到那個年代,看他們戰火硝煙裏的無悔青春,激勵新一代的年輕人保家衛國,自強不息。

從某個維度上看,《1950他們正年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更是一首勵志感人的“青春”讚歌。70多年前,百萬青年跨過鴨綠江奔赴戰場,把威脅擋在了國門之外,他們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來的戰士,如今他們怎樣了?當年的戰場究竟有多慘烈?在軍力物力懸殊的那場戰鬥中,這些年輕人想的是什麼?主創團隊歷時四年拍攝製作,以“真實、珍貴、熱血青春”的創作初心出發,走訪了近50位志願軍戰士,選取了26位收錄在影片中,從不同軍種、不同維度還原當年的戰場故事。

導演宋坤儒透露,拍攝這部影片屬於偶然,在爲自己的另一部長片蒐集素材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一些志願軍老戰士,他們身上的故事、精神打動了他,與他們交談,幾度落淚,於是他想拍攝一部以志願軍老戰士爲題材的紀錄電影,他希望用攝像機記錄下這些老人的面孔,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

“我們這一代,對那場戰爭,那場戰爭中的人,瞭解的還是太少,我希望在他們還活着的時候,將他們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初心是覺得我應該要記錄下來,因爲這些對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對以後,都有着非凡的意義。”導演宋坤儒善於用影像調動觀衆情感,曾從事影視廣告16年,作爲總導演拍攝的國家價值觀廣告三部曲《我是中國軍人》《牽媽媽的手》《尋找英雄》,在網絡上點擊超30億次。儘管預料到紀錄片電影的票房不會太高,大概率會虧本,他依然堅持把這部電影拍完,並且在大銀幕上與觀衆見面。

豆瓣評分8.7是什麼概念?對比一下,2021年春節檔票房冠軍《你好,李煥英》開分成績是8.1分,最近熱映的《失控玩家》7.8分,《夏日友晴天》7.4分。相比之下,豆瓣8.7分的《1950他們正年輕》是今年上映的電影中的佼佼者。

篇二:

當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之際,一部聚焦抗美援朝老兵的紀錄電影與觀衆見面了。正在上映中的影片《1950他們正年輕》歷時四年拍攝製作,採訪了近50位不同軍種、不同時期參戰的志願軍戰士,最終選取了26位收錄在片中,以一句句平實話語呈現出他們曾經熱血的青春與夢想,同時還原真實殘酷的戰場,給當代年輕人帶來觸動內心的震撼與共鳴。

主動開啓“搶救式”拍攝

“這個選題,是我主動去挖掘和‘搶救式’拍攝的。”《1950他們正年輕》導演宋坤儒說。2018年他在和有關部門合作一個以英雄爲主題的短視頻過程中,意外認識了一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兵。“他們說的事都特別有意思,雖然跟我在教科書和一些文獻報告上看到的差不多,但很有溫度和情感。我們都認爲他們是無堅不摧的戰士,有強大的意志,但跟這些老兵接觸後就會發現,他們在當時也有煩惱,也愛美,甚至會跟戰友鬧彆扭……這讓我對志願軍戰士有了一個更立體的認識,我慢慢明白,爲什麼當年裝備那麼落後,我們還能打贏這場戰爭,所以我就想把那些老爺子的話記錄下來。”

最開始只有五六位老人,後來,宋坤儒的朋友們知道他在做這樣一個有公益性質的事情,開始紛紛推薦身邊的志願軍老兵。當老兵的素材越來越多時,他開始感到恐慌:這麼多素材,該怎麼辦?

“我是一個電影導演,當時第一個直覺是想請一位紀錄片導演幫我來完成,但因爲各種原因,最後也沒有人幫我,所以我自己來吧。”宋坤儒說。

與傳統的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不同,《1950他們正年輕》更像一部從志願軍戰士個體視角展開的口述史。在宋坤儒看來,影片不是單純講戰爭,而是記錄戰爭中人的故事,更重視人文關懷。

多找基層戰士的故事

找到那些有故事的老兵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開始宋坤儒靠的是個人力量,後來是朋友們的推薦,然後宋坤儒就帶着拍攝團隊去“盲採”——不問任何原因,先過去聊。“到了影片的中後期,包括退役軍人事務部等政府機關也給了我們相關資料和推薦,來源就更加豐富了。”宋坤儒說。

宋坤儒坦言,他做這部電影時懷有一顆樸素的初心,想記錄普通士兵的情感和生活,所以團隊在尋找採訪對象時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就是多找基層戰士。“英雄通常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我就想知道普通戰士是什麼樣的,因爲在我心中,他們同樣是英雄。雖然他們可能並沒有顯赫的功勳,但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普通戰士,才構成了整個戰爭的勝利。”

在採訪對象的篩選標準上,宋坤儒首先要求,老人們一定親身經歷過抗美援朝;其次,他們的故事要有天然的戲劇性;第三,老人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思維、談吐和情感表達能力較好;第四,他們的講述能給人帶來正能量和情感共鳴。

在“盲採”的過程中,宋坤儒也在網上搜索有關抗美援朝老兵的各種信息,看看有沒有適合採訪的對象。當他發現一位名叫任紅舉的文藝兵時,他很想採訪這位老人。但一開始,老人並不願意接受採訪。無奈之下,宋坤儒只得跑到任紅舉居住的上海,從拉家常開始做起。幸運的是,任紅舉出生在北京,正好和宋坤儒是老鄉,宋坤儒的誠意最終打動了任紅舉,他願意跟劇組敞開心扉,在鏡頭前講述了很多特別動人的故事。

戰友重逢畫面太感人

宋坤儒坦言,他覺得自己不是專業的紀錄片導演,因此沒有預設什麼問題,基本上都是在跟老人們處好關係後,說“爺爺,我們就想聽您講講抗美援朝的故事”,然後老人開始講述,劇組一般不在中途打斷。之所以想把採訪做成紀錄片,在影院放映,也是源於宋坤儒想把他在採訪現場聽老兵們講述時的現場感和沉浸感傳遞給觀衆。

片中,老人們回憶起當年的戰鬥,依舊心潮澎湃;想起犧牲的戰友,則像孩童一樣掩面痛哭。有人說,當時發罐頭或新軍服,大家都是馬上吃掉或穿上,因爲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有人回憶起獨自下山爲斷糧的部隊找吃的,在與敵人一牆之隔的廚房裏找到香噴噴的年糕;還有人想起被炮彈炸得腸子都露出來的戰友,他生命中最後一個動作是拿出兜裏的一枚銀圓,說“給(我)妹妹”……

紀錄電影拍攝中的不確定性,也爲影片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

片中有一位女兵劉素謙,一開始的採訪計劃都安排妥當,沒想到正式採訪時,老人的頭腦突然不清醒了,問什麼都答非所問,採訪根本沒辦法正常繼續。當拍攝團隊打算放棄時,排在劉素謙後面的一位採訪對象熊朝瑞奶奶比約定的時間早到了,兩人剛好是戰友,就這麼碰上了。奇蹟就在這一刻發生,92歲的劉素謙一眼認出了曾經的戰友,叫出熊朝瑞的名字,她的頭腦馬上恢復正常了。攝影機記錄下兩位戰友重逢時的動人畫面。

採訪完任紅舉後,準備爲下一位採訪對象換燈的過程中,宋坤儒和任紅舉閒聊,說上週剛在成都採訪了一位文藝兵叫湯重稀,好像也是你們十二軍的。結果任紅舉馬上說,湯重稀他認識,他們倆就是一個隊的,三四十年沒見過面了。宋坤儒見狀,趕緊撥了一個視頻電話,兩位戰友通過手機聊天的畫面,也被拍進了影片。“這完全是臨時起意,感覺是老天的安排。”宋坤儒說。

篇三:

近日,一組照片在朋友圈被刷屏。“送英雄回家活動”公佈了25枚與烈士遺骸同時發現的印章,向全社會徵集線索,爲這25位烈士尋親。9月2日,第8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回國。2014年以來,我國已迎回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隨同英雄歸國的有上千件遺物。

8月31日,抗美援朝老兵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在滬舉辦了媒體看片會。26位志願軍老兵首登銀幕,講述了在1950年,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抗美援朝戰鬥中的感人故事。這羣最可愛的人,在鏡頭下,從英雄還原成了真實的人。

描述戰爭的殘酷,戰友間的生死之情,戰鬥中不怕死的英勇之舉,看片過程中觀衆們幾度落淚。《1950他們正年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更是一首勵志感人的“青春”讚歌。

作爲一個劇情片的導演,導演宋坤儒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拍一部紀錄電影。談到拍攝過程中最觸動自己的事情,他說:“最打動我的,也是能夠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是源於這些老人特別的可愛與真誠。雖然他們都是年紀非常大的老人了,但是在講述他們年輕時的經歷時,眼睛裏真的還能有特別亮的光。”

還有一個讓宋坤儒觸動的點是,“時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改變和影響。很多人的一生都可能被戰爭中的一些小事被改變了,直到晚年。”

歷時四年走訪近50位志願軍戰士

七十多年前,百萬青年跨過鴨綠江奔赴戰場,把威脅擋在了國門之外,他們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抗美援朝,197653名志願軍戰士,犧牲在異國他鄉,回來的戰士,如今他們怎樣了?當年的戰場究竟有多慘烈?在軍力物力懸殊的那場戰鬥中,這些年輕人想的是什麼?

《1950他們正年輕》歷時四年拍攝製作,主創團隊以“真實、珍貴、熱血青春”的創作初心出發,走訪了近50位志願軍戰士,選取了26位收錄在影片中,從不同軍種、不同維度還原當年的戰場故事。

他們中有的人是汽車兵,有的人是醫務兵、有的是炮兵,有的是文藝兵,他們回憶起當年的戰鬥仍心潮澎湃,想起犧牲的戰友忍不住掩面哭泣,他們幾乎不約而同的希望,找到那些留在朝鮮沒有回來的戰友送他們回家,在烈士紀念碑上寫下他們的名字。

隨着紀錄片的拍攝進程,我們進而得知,目前還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們最年輕的也已經86歲了,有些老人家記憶力已經不是很好。四川榮軍院在1956年的時候,傷殘抗美援朝老兵有兩三千人,去年僅剩下9個老兵還健在。

片中,最年輕的老人入朝時15歲,現在已經86歲。一位志願軍老奶奶說“你們要是再晚來幾天,我可能就沒有了”。宋坤儒感慨道,這也正是他最大的遺憾,因爲疫情的原因,影片拍攝製作週期拉長,導致片中有幾位老人已經過世。

“電影將在9月3日上映,選擇在此時上映,是因爲今年,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9月2日回國,此時上映,是我們對志願軍的致敬。”導演宋坤儒表示:“片中有一位老戰士,臨終前的願望是找到自己的戰友遺體,帶回中國,此前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都在這一個細節控制不住流淚。其實不只老戰士,祖國對這些犧牲的戰士也念念不忘,一直在做接他們回家的工作,並盡力在尋找烈士親人。我希望這部電影上映以後,能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關注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幫助尋找烈士親人。”

老兵回憶的細節之處展現戰爭的殘酷

《1950他們正年輕》裏的那一代年輕人,不過十七八歲,他們在戰火硝煙中譜寫了無悔青春的讚歌。

“電影裏雖然是講戰爭年代的事,但每一個老人都有自己可愛的一面,怎麼跳上桌子要報名參加戰鬥,怎麼潛入敵營偷吃的,年輕的女戰士們,在愛美的年紀怎麼適應戰鬥生活,有很多除了衝鋒陷陣的戰鬥生活,讓我們更看到了戰爭中的人物,是一個與其他抗美援朝紀錄電影不同的角度。”

宋坤儒表示:“《1950他們正年輕》裏面並沒有特別去渲染情緒,我只是在用最簡單的鏡頭記錄這些老兵英雄。在拍攝這些老兵英雄的時候,他們帶給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即使這部電影我已經來來回回看了幾十遍了,依然每一次都會爲他們的樸實、真誠與樂觀感動落淚。這個電影,會讓我們瞭解,曾經在中國的1950年,有這樣許許多多普通的年輕人,遠離家鄉,本來少年,此去一生。在陌生的國度,面對完全不同維度的對手,勇敢地打了這場立國之戰。”

據片方透露,在這部電影宣傳的過程中,得到了衆多媒體、大V和觀衆的支持,他們爲影片發聲、發帖,並號召大家觀看這部有意義的電影。對此,片方和導演宋坤儒表示非常感謝支持和幫助這部電影的人。

宋坤儒坦言:“電影中的他們雖然是近90歲高齡的老人,但講的是他們的青春故事,因此片名取名《1950他們正年輕》。很多人問我,爲什麼要做成電影在院線放映?我覺得,做成電影是我能做的,對他們最高的致敬。”

導演還呼籲更多的年輕人能來看這部電影:“當年,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爲祖國人民築成一道血肉長城,將強敵阻於國門之外,他們在用他們的方式報效國家,雖然我們現在不在戰爭時代,但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領域裏面,其實面臨的都是一場又一場仗,無論是在職場上、在學業上。所以我特別希望觀衆,能夠通過這些可敬的老人所講述的他們年輕故事裏的那個精神,轉化和感受,從中提煉出自己敢打敢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