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

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

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

導讀:快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來看看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吧!

電影《大約在冬季》故事簡介

電影簡介:

《大約在冬季》是由王維明執導,黃志明監製,饒雪漫編劇,馬思純、霍建華領銜主演,魏大勳、張瑤、林柏宏、文淇主演,齊秦特別出演的愛情電影,於2019年11月15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北師大才女安然(馬思純飾)與中國臺灣男生齊嘯(霍建華飾)跨越了30年時光的愛情故事。

劇情介紹:

《大約在冬季》由王維明執導,饒雪漫編劇,馬思純、霍建華領銜主演,魏大勳、張瑤、文淇、林柏宏主演,齊秦特別出演。齊秦創作於1987年的歌曲《大約在冬季》,是華語經典歌曲,深刻地影響了幾代人,只要熟悉的前奏響起,大家就能跟着旋律哼上幾句。饒雪漫創作於2018年的言情小說《大約在冬季》,便是衍生於齊秦的這首歌,小說出版之時,齊秦也爲小說作序

坦白地說,小說寫得實在是太一般了,感傷空洞的文字編造一個“戀愛大過天”的故事。當然,電影與文字是兩種不同的媒介,影像的留白有時恰恰可以掩飾文字的空洞。因此,倒也不必因爲小說是三流的,就先入爲主地給電影打差評(可看完電影再實事求是地打)。

電影《大約在冬季》的故事梗概,與小說並沒有太大的變動。故事分爲過去和現在兩個時空。

過去的時空裏,講述的是安然(馬思純 飾)和齊嘯(霍建華 飾)愛而不得的故事。

1991年齊秦“狂飆”演唱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安然是齊秦的狂熱粉,正爲買不到票苦惱,這時她得到了來北京開影樓的臺灣攝影師齊嘯的贈票。齊嘯本打算與女朋友葉雨宸(侯佩岑 飾)一起看的,卻被女朋友放了鴿子。

安然與齊嘯就這樣認識了。只是倆人的第二次見面,卻在一年後了,熱情熱烈的安然與溫柔儒雅的齊嘯一見如故;第三次見面,齊嘯就對安然說出了“有些人,見三百次也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足夠了”的臺詞。安然與齊嘯相戀。

很快第一次離別到來,齊嘯的父親生病,齊嘯趕回臺北,合夥人趁機挪走了公款,北京的影樓停業,齊嘯準備離開北京。他對安然提出分手,“我們到此爲止”,安然不願接受,“只要你想見我,你可以隨時來。我如果想見你,我不能說去就去”。

齊嘯離開,安然並沒有一蹶不振,她是一個不認輸的人,離開報社的鐵飯碗,下海加入了閨蜜孫瑤瑤(張瑤 飾)的節目製作公司,成爲一名文化主持人。安然成功了。一次工作機會,她去了臺北,又見到齊嘯。此時齊嘯已與葉雨宸離婚,安然願意捨棄現有的一切,但齊嘯說“你不在乎啊,可我在乎啊”。

但爲了安然,齊嘯最終還是來到北京,他想在北京重新開始。可就是這麼巧,這時臺灣媒體曝出已經成爲大明星的葉雨宸與齊嘯的隱婚新聞,齊嘯不顧安然反對,趕回臺北處理。之後葉雨宸來上安然的節目,在節目上向觀衆宣佈,她想守護家庭;而在私底下她欺騙安然,她與齊嘯有了第二個孩子。

安然終於死心,她接受了多年來一直默默守護在她身旁的於楓(魏大勳 飾)的愛,並與於楓移居洛杉磯,有了女兒於小念。安然與齊嘯曾深深相愛,但從此分離。

魏大勳飾演於楓,默默喜歡着安然,後來與安然結婚

而在現在的時空裏,講述的是在洛杉磯長大的少女於小念(文淇 飾)與臺灣男孩齊一天(林柏宏 飾)相識相知的故事。

過去的時空與現在的時空又是交叉的,因爲於小念正是安然的女兒,齊一天是齊嘯的兒子。二人在整理父輩舊物時,從照片和手鍊裏,窺探到了父母的這段過往,他們化身爲“偵探”,以他們的視角回顧了父母的這段戀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感情也在升溫,並從父輩的感情裏學會了勇敢去愛,“如果你想我,就一定要讓我知道,如果你愛我,請大聲地告訴我”。

文淇飾演於小念,“馬思純”與“魏大勳”的女兒

林柏宏飾演齊一天,“霍建華”的兒子

上一輩人未續的情緣,在這一代人這裏得到了延續[]。

從小說到電影,《大約在冬季》不難讓人聯想到孫藝珍、曹承佑、趙寅成等人主演的著名純愛韓影《假如愛有天意》(2003)。上一代人吳俊河和宋珠喜深愛彼此,卻因爲種種外在的阻力不得不分離。20多年後,宋珠喜的女兒尹梓希翻開母親的信箱,在信件中重溫母親的故事,她從中學會了對愛的熾烈、執着和勇敢。尹梓希與自己暗戀的吳尚民走到了一起。尹梓希向吳尚民講述了母親的故事,一旁的吳尚民早已紅了眼眶,他從脖子上取下一串項鍊——正是當年宋珠喜送給吳俊河的那條項鍊。

《大約在冬季》的人物架構,與《假如愛有天意》相似。上一代人的未了情緣在下一代人中得到接續

如果電影《大約在冬季》能夠如《假如愛有天意》那樣細膩、感傷又唯美,那還是要謝天謝地的,畢竟這幾年的華語言情電影整體質感不佳,哪怕像《前任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不錯,口碑實在是慘淡。

不過,電影《大約在冬季》走的不是《假如愛有天意》的唯美路線,它走的是狗血路線。撇開安然與齊嘯一些矯揉造作的臺詞不說,一開始他倆的分離還是有動人之處的,千千萬萬無疾而終異地戀,大抵都與安然、齊嘯的分離相似:距離太遠,追求不同,也沒有勇敢到爲對方放棄一切。可惜,葉雨宸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往“八點檔”的方向發展。葉雨宸就是偶像劇中那種典型的、模板化的反派女,她明明一個大牌女演員,但就是抓住齊嘯不放,她也不見得是愛齊嘯,只因爲齊嘯心有所屬了,所以她要奪回他。而她使用的伎倆,也是惡毒女配的標配:騙對方說自己懷孕了。

《假如愛有天意》中,相愛的人分開除了外界的阻力外,是因爲他們真的太愛對方了(失明橋段看一次哭一次),《大約在冬季》相愛的人分開,因爲有一個惡毒女配。想哭也哭不出來啊,只想手撕“侯佩岑”。

愛情電影的敘事模式很簡單,無外乎就是我愛你,你愛我,我們的相愛有阻力,我們克服阻力相愛,或我們因阻力愛而不得。但哪怕愛情故事千千萬,《假如愛有天意》還是具備看哭人的力量。電影中出現了多個意象,串聯情節,貫穿兩代人戀愛的始終,比如日記、項鍊、彩虹、同一個詩句,讓觀衆相信,愛有天意,未了的情緣必有迴響。相較之下,《大約在冬季》在兩代人的感情聯繫上做得遠遠不夠,電影幾乎將重心都放在上一代的情感講述上,但又不夠集中,其間加入了大量無意義的廢戲,比如去老師家吃飯、閨蜜創業過程等,不僅給人一種看電視劇般的瑣碎冗長感,也佔據了一些本該得到更多呈現的片段,比如下一代人的情感萌動。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大約在冬季》“不好看”或者“不好哭”。愛情電影的玄妙之處在於,哪怕再漏洞百出的故事,可能都會找到龐大的受衆;魅力不在於電影身上,而在於愛情本身。愛情是人類的普遍追求,人世間太多美妙體驗只有愛情有,太多痛苦與淚水來自於愛而不得。因此,悲情的故事是一種市場剛需,人們總是需要在他人的故事裏,流下屬於自己的眼淚,好像自己真的擁有過什麼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似的(也許並沒有)。爲爛俗的愛情故事哭,多半是出於一種無人可相愛的自憐,在淚水中體驗愛情的高光時刻,並確證自己的不平凡。

《後來的我們》劇照。電影中很多人在“井柏然”開發的遊戲裏訴說對過往愛人的歉意,而彈幕上則是很多人在訴說着對過往愛人的糾葛。這就是愛情電影的最大功能: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淚。

這就像劉瑜過於理智所說的,“愛情是成本很小、‘進入門檻’很低的戲劇。如果要以做成一個企業、創造一個藝術品、解決一個科學難題、拯救一個即將滅絕的物種……來證明自己,所需才華、意志、毅力、資源、運氣太多,而要製造一場愛情或者說那種看上去像愛情的東西,只需兩個人和一點荷爾蒙而已。於是愛情成了庸人的避難所,於是愛情作爲一種勞動密集型產品被大量地生產出來。

也即,再平庸的愛情故事,當它能夠成爲觀衆情緒的載體,成爲淚水的催化劑,它就有成功的可能。《前任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都深諳此道。《大約在冬季》的宣傳主打的就是“哭”,官微上強調的兩個話題是#大約在冬季太戳心#、#相愛的人爲何沒能在一起,就是想煽動觀衆的淚水。

但《大約在冬季》卡在唯美與狗血之間,它不是《假如愛有天意》那種唯美純情的“哭片”,也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種狗血純情的“哭片”,兩頭不着邊。除了齊秦的歌聲讓人有所觸動外,整部電影筆者看得心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