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導讀: 閃光的未必都是金子,而沉默的也不一定就是石頭。世界上那些最輕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每一天的努力,只是爲了讓遠方變得更近一些。

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戰馬告訴我們的道理

回到英國陣營的Joey因爲嚴重的傷而要被一槍打死了。

也許有人不理解爲什麼因爲腿上的一些傷就要殺死它。

我來解釋一下吧。

馬身上的病如果會困擾到馬。

它就會經常失去理性。

人沒有辦法騎。

而它本身也會痛苦而死。

所以我們家就曾經安樂死了一匹腿上有傷的馬。

還好在槍響前Albert用他曾經的口令救下了Joey。

他們重逢那一刻我又哭了。哭慘了。

Joey輕輕蹭着Albert的臉。

Albert問它你到世界的什麼地方去了。

我想起Albert和Joey分開的時候他說過不管你在哪我都會找到你。

還好他們重逢了。

北薩默塞特義勇騎兵隊是隨英國地方自衛隊(Territorial Force )的建制而組建的,最初隸屬於第1西南騎兵旅,總部在巴斯,下轄A、B、C、D四支騎兵中隊,其中A中隊駐巴斯,訓練營在巴斯安普敦、法姆博羅、弗洛姆、梅爾斯和羅德。梅爾斯的霍納家族繼承人Edward William Horner在大戰爆發之初應募的便是這支騎兵中隊,後來他轉調第18瑪麗女王所屬輕騎兵隊,1917年在康佈雷戰役中陣亡。

一戰爆發後NSY擴編爲三個團,其中1/1st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線作戰部隊。1914年8月份它隨西南騎兵旅轉移到蘇塞克斯,隨後被命令單獨前往法國,11月3日登陸,13日被編入第3騎兵師第6騎兵旅,1915年5月這個團在伊普爾Bellewaarde附近抵抗德軍的進攻中損失慘重,1918年3月離開師部,最初計劃改組爲步兵,兩日後改爲與萊斯特郡義勇騎兵隊合併組建一個機槍營,最終因爲德軍的春季攻勢而擱置,該團仍保留爲騎兵團,4月份解編,以中隊爲單位併入第6騎兵旅各個營(第1龍騎兵,第3近衛龍騎兵,第10輕騎兵)。影片中出現的這支NSY部隊毫無疑問屬於1/1st NSY。

想必許多女性觀衆是衝着Tom Hiddleston、Benedict Cumberbatch去的,他們兩位在影片中都扮演了NSY的軍官,BC是少校Jamie Stewart,TH是上尉Nicholls,《劍橋風雲》裏Julian Bell的扮演者Patrick Kennedy是他們的同僚,中尉Charlie Waverly,這不是Patrick第一次演一戰軍官了。這三位難兄難弟在一次對敵營發動的突襲中一死二俘,馬屍與人屍混雜,僵臥戰場的情狀,雖不血腥,卻足以令人思之憫然。尤其是當我聯想到Edward在1915年的那次重傷,1917年在康佈雷的陣亡,也可能是這樣悲壯的衝鋒陷陣時。以前關注的多爲一戰中英軍死難者,看《戰馬》這個片段時,第一次認真考慮了俘虜的問題,令人腆顏的是,儘管這是個很明顯的問題,以前忽略它卻是因爲覺得戰俘不夠光榮尊嚴之緣故。Waverly被從馬上掀翻下來,Stewart在包圍中將佩刀重重刺入土中,又有何不尊嚴之處?一戰本來就是消耗人生命的無價值之戰,不值得那麼多青年爲它殉葬。然而Stewart在戰前動員演講時的那句for fallen comrades還是感動了我[]。for fallen comrades,對於身在泥濘和炮火中的士兵們,要比for the King來得實在得多吧。

反戰主題無處不在。Albert瘸腿又酗酒的父親Ted原是帝國義勇騎兵隊老兵,參加了第二次布爾戰爭,在南非服役,負過重傷,拿過DCM(優異作戰勳章,和DSO對應,DSO授予委任軍官,DCM授予非委任軍官),但Ted對自己在戰爭中的作爲一無驕傲,他扔掉了自己的團三角旗和勳章,妻子Rose卻暗地裏保存並藏了起來。後來Rose把這些給Albert看。那面猩紅的三角旗就此成了影片的一個符號,隨着Albert的手繫到了變爲戰馬的Joy的轡上,然後穿越戰火,落到那對法國爺孫手裏,又在最後迴歸了Albert之手。

當Nicholls陣亡後,坐騎Joy被德軍俘獲,它被交給兩個年輕的後勤士兵Gunther和Michael,然而隨着戰局的演變,Michael被調入現役,Gunther害怕年紀太小的Michael會在戰場上死去,他會背棄自己許諾要照顧好弟弟的誓言,他在半路上騎着Joy截走了Michael,當了逃兵。影片沒有給人安慰的結局,這對兄弟一如我擔憂的那樣,被抓到槍斃了。

看了戰馬之後,終於明白爲什麼西方媒體不買張藝謀的帳了

以防被噴不愛國,首先十三釵確實是部不錯的國產電影,具體來說應該是部“不錯的”“血淋淋”的紀錄片。但過程的慘烈不時讓我噁心,對於一部愛國教育片來說真實陳述是必要的,但是過多渲染就會有種累贅之感,原來個藝術品,過多控訴敵方的醜惡和一味的上綱上線只能讓電影走向庸俗。總體來說張藝謀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無論在劇本創作還是特效還是美術上還是跟史導有很大的距離。

一部好的戰爭片不需要刻意描寫血腥殘酷來喚醒觀衆的愛國之情,愛不愛國不是看一部電影就能決定的。一部戰爭片,如果只是用殘酷的一面來博取觀衆的憐憫那隻能說是膚淺。我不明白很多中國觀衆很愛追求戰爭片裏面熱血沸騰的“大片感”,每天都需要生活在大起大落中不累嗎?

一匹生來不平凡的馬作爲主角,貫穿整個故事,以自己的勇氣和忠誠感動了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也正是這種爲了某個信念而活下去的精神讓它堅持到最後。一戰中從戰馬變成俘虜再被收留又再回到軍隊,無論處境有多艱鉅,每每都在生命的路上向前努力,見證戰爭裏的那些生離死別和那些人性的美。

最後的最後。

軍營裏的士兵們拿出自己所有的錢交給Albert。

讓他買回要被拍賣的Joey。

時光像倒流一樣。

當年也是因爲一場拍賣而讓Joey回到了Albert身邊。

只可惜法國老爺爺把它買走了。

這個時候Joey掙脫了他手上牽的繩子跑向Albert。

就像它小時候被拍賣時、它在軍營時、它的長官戰死時、它被俘時一樣。

它掙脫了繮繩。回到它的主人身邊。

結局是讓人寬慰的。

戰爭結束了。

Albert康復並帶着Joey和軍功回到了家。

夕陽下的Joey好美。

這一刻我終於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