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優美的佛教句子

優美的佛教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禪修不能流於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點上,首先必須有一種觀照,同時,把這種觀照化成一種實際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優美的佛教句子吧!

優美的佛教句子

優美的佛教句子(一)

1.寧靜而致遠。

2.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3.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4.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懷是和諧的甘露,歡樂的.微笑是幸福的陽光。新年佳節來臨之際,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歡喜自在,如意吉祥!

5.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6.無人處暗彈相思淚。

7.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8.心中裝滿着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9.靈明的知覺有五種障礙:貪慾、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憂慮、疑惑。

10.爲除三毒刺,專求利智犁。——源自:《華嚴經》

11.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於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源自:《大智度論》

12.活着,一定要有氣度,這不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爲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氣度。修煉人生,展示自己活着的氣度,讓生命更有意義。

13.一粒沙裏是一個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淨土。把無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將永恆在剎那間收藏。新春萬福!

14.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5.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16.常常原諒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17.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18.所有的慾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即隱藏着相當多的苦惱。

優美的佛教句子(二)

1.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2.我們個人修學的原則是三福、六和、三學,接觸大眾的時候,則是歷事練心,要遵守六度、十大願王,保持心地清淨,才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

3.在這個時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難,根源在於世間人道德倫理喪失,誰也不願意服從誰,所以世界秩序大亂,大災難必定會降臨,能夠逃過劫難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4.處在動亂時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動亂的時候,愈要能夠忍耐。能夠忍耐,身心才能安定,頭腦清楚冷靜,處理事情自然有條不紊。

5.一切摸畫無勝於意!意畫煩惱,煩惱畫業,業則畫身。——《優婆塞戒經》

6.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涅盤寂靜,是三是法印。——源自:《蓮花面經》

7.道生於平和安靜,德生於謙和大度,慈生於博愛真誠,善生於感恩包容,福生於快樂滿足,喜生於健康成就,願道德慈善福喜集您一生!

8.燕啄新泥,且呤蒼穹,清江檻外空流,一蓑煙雨,一葉孤舟。

9.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10.誇獎我們,讚歎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纔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纔會進步。

11.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12.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13.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14.月華懸靜夜,寒露滅塵埃。

15.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納蘭性德《採桑子》

16.以己爲洲,以己爲依處,不以他人爲依處;以法爲洲,以法爲依處,不以他爲依處。——源自:《南本大般涅盤經》

17.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

18.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優美的佛教句子(三)

1.我們真正發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讓佛菩薩安排。別人對我毀謗、讚譽不必放在心上,身心纔會清淨、自在。

2.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涼風,冬有飄雪。心中若無煩愁事,便是此生好時節!祝吾友開心!

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4.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5.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6.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7.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着;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8.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9.辛苦最憐天上月。——納蘭性德《蝶戀花》

10.世界變遷不已,並非是常久不變的。

11.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2.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13.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4.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姜夔《疏影》

15.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於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1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