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經典佛語的語錄摘錄60句

經典佛語的語錄摘錄6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佈施,有形的救濟別人,無形的幫助自己。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佛語的語錄60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佛語的語錄摘錄60句

1、有一種人,不管你對他多好,他都會隨時對你反咬。你的善良,會被他當作懦弱。你的溫和,會增加他變本加厲傷害你的勇氣。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壞人是變不成好人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壞人把我們變成壞人,不讓惡人教會我們作惡。

2、世上的很多事,並沒有是與非的答案,所以,沒有必要凡事較真,遇事較勁。將心胸放寬些,該馬虎時且馬虎,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爲圖一時之快,結難解之怨;不要爲賭一時之氣,添幾多煩惱;不要爲爭一時輸贏,輸全部心情。其實"順從"沒那麼難,其實"不爭"是一份清醒,其實"隨緣"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3、只有我纔是自己的終結者。

4、佛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5、踏實的人生,在於付出愛心、有成就感,而歡喜自在。

6、欣賞着美麗的月景,我們想到了什麼?是否會發現月亮的光明象徵着人們的智慧,月亮的圓滿象徵着人們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正是我們修行的祈願,何時能像她一樣,智慧的光輝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資糧充盈而圓滿。

7、如果時間真的忘了我,我不會再有這樣的感傷,因爲我會在雲水禪心中等你。

8、陽光不再灼熱,楓葉染紅了小道,這個輕易撕扯情緒的季節,感傷、回憶的路口隨處可見。一邊是殘荷枯梗,池水寂寞,一邊是芙蓉妖嬈,紅白並蒂,兩個極爲對立的畫面相互融合,散發出一種不可訴說的禪意。萍聚萍散,在歲月的長河裏,一切愛與癡都顯得漫不經心,悄無聲息。

9、輕安所持於善所緣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論》卷六

10、真理即悟而頓圓,妄情息之而漸盡。頓圓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體已全。漸修如長養成人,多年志氣方立。此示頓悟初心之後,猶有曠劫習氣未除,仍宜依悟而修,淨除餘習。——《禪宗大綱》

11、不要總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應當想我能夠給予別人什麼,我能付 出什麼樣的服務與價值來讓對方先獲得利益。當你能連續這麼做,並且幫助 別人獲得大量價值的時候,也就是你該成功的時候了。記住,勝利的人都是 自動付出的人,引導者都是先服務別人的人。

12、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返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於平時預爲提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

13、一個女人,若懂得陰陽規律,便知道再強悍的女人在家裏都要刻意地示弱。

14、依據藏傳佛教所云:於藏曆每年正月中所造之任何善業與惡業,皆白輾轉增盛爲十萬倍之業緣。故應於此月:勵力斷一切惡緣,行一切善業。在佛教史上,釋迦牟尼佛曾於多天內每天示現一種神變,令到專門前來比試挑戰的外道六師最終俯首認輸而皈依正法。在這兩週中,便是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以神通降伏外道的日子。

15、所以慧寂似驢,義存如牛,而朝廷命官亦可像泥瓦工一樣。心中有佛,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保持內心的清淨無爲。人生亦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一時的成績而傲慢無禮,不因一時的羈絆而萎靡不振,拋棄雜念,方能成就成功人生。

16、不交流又如何同流?不同流又如何能達到合屋?

17、以無護爲方便圓滿戒度,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18、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與決心,而是所有的善意與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不過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纔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雲林綠野,落雁平沙。

19、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纔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樣的瓶子,你爲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裏,你爲什麼要充滿着煩惱呢?

20、什麼是衡量成功的標準,是財富,是權勢,還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飯的寧靜日子?在佛家看來,安於貧困生活,以學習和掌握聖人之道爲樂,不被現實與名利所擾,便能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便能有所成就。

21、唯有能捨下、放下,才能真得到、提起。放得下的人,不僅要放下自己,還要放下週遭所有的一切。放下也並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對抗心,也不再有捨不得,要對任何事物沒有絲毫的牽掛或不捨,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

22、忍辱不是縮頭烏龜 忍辱也是多餘的,根本就沒有辱,你忍的是什麼?行菩薩道,就要覺 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計較,那有什麼慈悲可言?

23、寬心、包容,是快樂的泉源。

24、佈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慾;持戒並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州的出離;忍辱並不只是壓抑憤怒,而是能調伏內心的嗔恨;精進並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禪定並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於本然的自覺;智慧並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25、愛與感恩是善的循環。

26、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爲迷。

27、平常心有利於人們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有利於人們實現自己的.偉大志向。練就一顆平常心,把功名利祿看得淡泊一些,就能達到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境界。

28、即使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缺乏真誠與包容,也不應該輕易地怨恨別人;即使我們體會不到自己不具備善巧與智慧,也不應該輕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們覺察不到自己心裏的自私與慾望,也不應該輕易地埋怨對方。

29、若一個人很小氣,那他(她)一定愛精打細算,很少亂花錢,能夠爲家裏節省開支。

30、[天天禪語]當面臨死亡的時候,靈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歸宿,取決於具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而不是肓修瞎練;靈魂是否能選擇光明的前途,取決於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31、過分的執著無異於飛蛾撲火,人如此,事亦如此。就像爲了讓樹木長高,必須剪去多餘的枝權一樣,即使如美玉般的生命,也需要工匠的雕琢。假如工匠不善取捨,焉能得到美妙的作品?

32、善待壓力,助推成功。

33、因果有定數,修心安天命。

34、若見世人修行善業,求三乘果,勸助隨喜。見受樂人,心亦隨喜。見端正人、見勇健人、見富貴人、見智慧人、見慈心人、見孝順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勸助隨喜,是爲喜心。《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一

35、一念得放下,萬般得自在。

36、不執着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37、所有好的修行方法都指向去掉執着,最後,連所有修行的方法都要舍掉,對教導你的師父也不可執着。若有一種方法能導致煩惱的止息,去掉執着,那它就是正確的方法…唯有停下來,觀照自己的內心,才能發現佛陀所講的,毋需往身外去追求,你勢必回過頭來面對你自己真實的本性,在此你才能瞭解佛法。

38、生命是神祕的,說他脆弱,它就像薄冰那樣,不堪一擊;說它堅強,它就像大山那樣,堅韌不拔。當生命充分發揮出光明、純潔、高尚、真誠時,它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生命充分發揮出黑暗、齷齪、卑鄙、虛僞時,它又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39、海納百川,永不幹涸。肚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宰相肚裏能撐船。雞腸小肚永遠難容事容人;坐井觀天,永遠是孤陋寡聞。空杯能容至真至純之美酒,白紙能畫最美最好的圖畫。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禍心。原諒有過錯之人就可成爲朋友;心中常想着朋友便可成爲手足、知己。做人大度方能大氣;胸懷博大可容世界。

40、順利的就感恩,不順利的就懺悔,然後放下。

41、禪者的心態,是使人在精神和思想上擺脫世事的紛擾,淡泊名利,進入一種與世無爭、潔身自好的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時代的變遷,世事的紛擾,恩怨的情仇,不過是過眼雲煙。人當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以灑脫、超然的態度去應付世俗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也會變得廣闊,更能活得清閒、自在、瀟灑和開心,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42、快樂要有一顆知足的心,只有知足才能去享受生活,才能放鬆自己的思緒。知足並不與自己的夢想相矛盾,知足只是對現狀的滿足,只是一個人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只有用心去體會,我們纔會發現自己擁有的東西還是很多的。人要活在當下,享受眼下的生活。放棄一些煩惱,放棄一些利益,減輕生命的包袱,便能輕裝上陣,就會與快樂結緣。

43、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44、溫和地對待下人而不加體罰。

45、爲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爲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羣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46、留得悲秋殘影在,分付旗亭。——王鵬運《浪淘沙》

47、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

48、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經濟能力,但如果過度的貪婪、執著,就會痛苦。我們努力去工作,擁有多少,就知足常樂吧!

49、通過放生學會尊重生命,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完美。一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靈魂是殘缺的。如果每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出問題。

50、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纔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着,纔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

51、一切皆是他日之因,纔有今日之果。種果樹的人告訴我說,那些被砍斷的樹,如果再在它的傷口上撒上鹽,明年這樹長得會更茂盛不說,果實也可以更大更甜……世間的事,又何嘗不是如此?那經歷過磨礪的刀鋒才快、經歷過傷害的人才更明瞭寬厚、慈悲、貞靜的美好。

52、儘量避免那些會讓你反應激烈的狀況,如果狀況還是發生了,那就試着不要發作。如果你碰到一個人,就是有那種會惹你生氣的天賦,也要強迫自己忘掉對方這種令人討厭的特質,用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個人。

53、灌溉農田的農夫擅長於引水;造箭的弓匠擅長於調直弓箭;木匠擅長於取材切木;智者擅長於自我控制身心。

54、智慧的修行者都知道過正確的生活方式:態度要誠懇,行爲要端正。因此他生活於愉快之中,也在愉快中得到智慧的覺悟、消滅了所有的痛苦。

55、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着。

56、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爲最吉祥——《吉祥經》。注:不要親近愚癡者,應與智者交往;尊敬道德高尚者,纔是最大的吉祥。

57、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58、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的事;冷落時存一份熱切向上的心,就會享受到許多真正的樂趣。

59、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60、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此心本淨,無可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