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肖復興:吃東西有學問

肖復興:吃東西有學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肖復興:吃東西有學問

肖復興:吃東西有學問

“不時不食”,是一句老話,講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傳統: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最早說這句話的,是開業於明天順二年(1458年)老北京最老的一家叫聚慶齋的糕點鋪的掌櫃的。那時,聚慶齋恪守這樣“不時不食”的規矩賣糕點,老百姓也照這樣的講究吃食物。

這樣說是沒有錯的,一招一式不能亂。比如,元旦要吃驢肉,謂之“嚼鬼”;立春要吃蘿蔔,謂之“咬春”;三月要到天壇城根兒採龍鬚菜吃,圖的是沾沾仙氣兒;四月要吃京西的大櫻桃,謂之“嘗一歲百果之先”;五月不僅要吃糉子,還要吃新玉米,叫做“珍珠筍”。中秋節不僅要吃月餅,還要吃河裏肥蟹和湖中蓮藕;重陽節吃花糕,過去的竹枝詞裏說“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到處忙”,那是一種雙層三層乃至更多層的點心,中間夾着棗慄等果仁,意思是“層層登高步步高昇”;到了春節,團圓的餃子之外,荔枝幹、龍眼乾、栗子、紅棗、柿餅等雜伴兒,是不能夠不吃的,意思是“百事大吉”……一個民族所有心裏的祈禱與祝福,都蘊涵在那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的吃食之中了。

再說吃之中的點心,在我們的傳統中更是什麼時令吃什麼,不能亂了套的。比如正月要吃元宵,二月要吃太陽糕,三月開春要吃榆錢糕,四月要吃藤蘿糕和玫瑰餅,五月要吃五毒餅,六月入夏要吃綠豆糕、山楂糕、豌豆黃,七月要吃茯苓夾餅,八月要吃月餅,九月十月要吃麒麟酥、蜜麻花,臘月要喝臘八粥,要準備過年吃的“年年高升”的年糕和爲先人和佛祖供奉的蜜供……

這可不是窮講究,不是物質不豐富時節品種的單調。那確實是講究,每一種食物裏都可以講出一個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是和季節聯繫在一起的風俗與民風,是漫長農業時代的一種文化的積澱,透着現在越發缺少的和泥土和自然相近的親切感覺;更是我們民族滲透進腸胃和血液裏的隱性密碼,表達着我們的先輩對於大地的樸素的敬重情感,依此維繫着代代相傳的胃的感覺和心的依託。無論我們走到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這樣的飲食習慣和傳統,便讓我們可以找到我們自己的親人和夥伴,找到我們民族根性的東西,讓我們即使天各一方,彼此語言不同,卻因此而緊密地守候在一起。春季裏,花繁事盛,盡遇知味之士;冬季裏,白雪紅爐,暢飲懷鄉之情。

如今,物質的發展,科技的發達,我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手到擒來,隨心所欲,反季節的食物更是隨處可見,吃得是越發的花樣翻新。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講究一些我們民族“不時不食”的傳統,不應該亂了方寸,將那幾百年乃至上千年老繭一樣磨出來的講究和風俗一起漸漸失落。特別是在我們每一個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我們闔家團聚的時候,更應該講究這樣“不時不食”的傳統,讓我們的下一代知道這個傳統,由此喚回我們民族綿長久遠的回憶,讓我們離鄉土和大自然越來越近,讓我們心的距離越來越近,讓我們民族的情感越來越濃。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民族情感的認同,來自於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不時不食”,看似簡單,卻是聯繫着我們每個華夏子孫日常生活的文化根系,由此生長的大樹纔會隨時令不同而豐富多彩,四季繽紛。